三、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破解
从存在的问题看,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问政常态下,农村百姓诉求难。目前,我国网络问政已取得成效,具有一定规模,部分地区取得可喜成效,但是在偏远的农村不少农民还无法正常上网,对网络知识知之甚少,很多想法和问题想诉求却没有正常渠道,想通过网络平台很难实现。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网线普及率,让信息资源、参政议政渠道进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城市网络问政随意性强,应加强监管。除了技术层面上的原因外,网络的隐蔽性、随意性等也不容忽视,比如参与“两会来了,我托省长书记捎句话”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但非理性、极端化参与的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还有非法参与、暴力参与的情况出现。如果监管制度不力,一些有恶意恶搞的事件必然带来负面作用。三是问题过于表面化,形式大于内容。有些地方表面上参与网络问政,但实际操作中过于表面化,限于表面文章。不能真正重视,对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够深入调查了解,只一味追求回复率,对问题的实质性不探讨、不解决。四是网络问政制度的瓶颈要打破。说到底,网络问政目前还只能算是个新生事物,还远不能取代主要的政治运行方式,它只是“问”,只是增加了一个大众表达问题的平台,具体的操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统一的答案,各级各行业面对网络问政,既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也许这正是目前网络问政制度的瓶颈所在。但无论如何,网络问政已成为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瓶颈必须打破,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强化也是大势所趋。
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其一,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负责定期处理网络问政的相关事宜。网络新闻发言人要了解、熟悉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掌握互联网舆论引导工作的方法与技巧,有较强的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以及协调能力。
其二,建立完善网络问政运作流程,形成一个高效运行机制。要有责任人处理日常网络问政舆情,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做好日常问政舆情的核实、督办、反馈、上报等事项,拟定引导口径,制定引导方案,开展新闻发布,联络网络媒体,组织引导行动等,并及时向同级网管办和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简称ZZIC)通报网络热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和网民反映问题处置进展和调查处理结果。同时,结合宣传部门负责筹划组织正面宣传报道和集中采访报道活动。
其三,培养公民的有序参与网络问政的意识,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目前,不少网民参与网络问政的热情很高,但方式方法不对头,结果效果不理想。有些网民属于跟风族,并不是发自内心地问政,只是好奇、凑凑热闹,或者仅限于发发牢骚。因此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十分必要,包括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及道德教育等,全面提升广大公民的网络问政水平。
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曾指出,公民参与分三种类型:狭隘观念者(村民型)、服从性(臣民型)和参与型(参与型)。基于此,各级政府理应加大投入,加强教育,着力培育参与型公民,增强他们有序参与问政的思想意识,激发起参与问政的热情和激情,以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