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节点出现在2007年。
这一年,只果公司CEO史蒂夫?布斯霸气地宣称“重新发明了手机”,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浪潮逐渐掀起︰由于移动终端随身性和个性化特征,及移动网络在鉴权和计费方面的能力更强以及移动运营商对网络的控制力度更大,困扰传统固定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两大问题--缺乏盈利模式、网络能力和业务要求冲突的问题,都更加容易得到解决,“移动互联网业务比固定互联网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得到全球公认。
这一年,在我国随着3G牌照的逐步发放,互联网和通信产业进一步融合,通讯、软件设计、定位服务等不同领域的公司开始互相进入、交叉竞争,参与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大潮。
这一年,在地处我国西部的四川成都,已经拥有了英特尔、IBM、中兴、SAP等一批全球知名IT企业,区域正在进入产业层次升级、创新能力增强、产业规模做大的跨越发展阶段,IT人才也从全球四面八方向成都聚集。由于IT产业链在成都不断完善,成都高新区逐步成为中国中西部高端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最为显着、创新创业资源最为富集、对区域经济拉动最为强劲的区域之一。
“把移动互联网作为成都高新区未来中长期战略产业的选择,绝非‘赶趟子’空穴来风,而是因循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脉络与自身发展特点的立体衡量。”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学坤说。
近年来,随着德州仪器、联想、富士康、戴尔、GE、西门子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巨头涌入成都高新区,激活了成都本土配套企业的产业基础。截至2011年上半年,成都已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1382家,涵盖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计算机制造、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等领域。处于优势地位的技术研发、网络及终端设备制造能力,与3G、LTE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成都高新区发展移动互联的设备与技术服务优势。
另一方面,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聚集涵盖行业软件、数字娱乐、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的软件企业近900家,成都成为全国第三个“中国软件名城”.应用软件、数字娱乐产业、智能终端、新媒体等领域的移动应用开发企业的迅速崛起,为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板块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傅学坤说,成都高新区正在加速成为支撑引领发展的高端、高技术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聚集地,也正因有这样的“底气”,才有信心、有基础、有能力、有责任去推动移动互联网这样的新兴产业发展。
吸金效应凸显 移动互联网浪潮在成都卷起
当前,类似“疯狂的小鸟”的移动互联网的吸金效应,也在成都高新区迅速显现。
今年5月17日,App Store公布了4月份收入最高的100家开发者名单,其中来自成都的移动互联网科技公司--尼毕鲁(Tap4Fun)以113万美元的成绩排名中国企业第一,而第三名则是另一家来自成都的开发者工作室LV1(蓝航科技)。这意味着,仅尼毕鲁的付费用户带来的收入每天就有几十万元人民币。这样的吸金速度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就在本土企业在成都高新区发力的时候,被着名科技网站CIO评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9家创业公司”的百纳信息与高新区签约,宣布海豚浏览器全球总部入驻成都高新区。同时,全球电子信息巨头思科公司宣布,其中国网络运营中心正式在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落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6月,成都高新区已聚集移动互联网领域相关企业200多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500多个。其中不仅有数量众多、定位细分的应用服务商,也包括终端设备和技术提供商,产业链渐趋完整,聚集度之高全国少见。2011年,成都高新区已实现移动互联网产值超过600亿元。
汤继强认为,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已呈现出典型的“向西发展”势头--拥有人才、产业链和政策优势的成都高新区,已经对周边资源形成“虹吸”效应,优势资源持续涌向成都。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出台包括《关于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成都高新区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在移动互联网的国内起步阶段,成为最早将其作为未来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方政府。而按照产业布局,成都高新区已划定5平方公里作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核心区。其核心载体、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移动互联创业大厦已投入使用,并入驻过半;年内建成、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移动互联网专业孵化器,预计建设120个孵化单元,可容纳100余个创业团队入驻。
按照发展目标,成都高新区将建成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先导区、高端人才汇聚区、应用服务示范区,形成创新动力强劲、产业环境优越、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着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之域。移动互联网产业在成都发展,已卷起美丽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