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大报告全篇提及城镇化仅为两次,主要出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章节中,提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中共十八大报告全篇提及城镇化多达七次,更重要的是其两次主要出现的位置,第一次出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相关章节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第二次出现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章节中,提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从局限“区域协调发展”一隅,到上升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载体,上升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哪怕用最挑剔的眼光,依然可以看出城镇化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显而易见,作为新一届领导层的重要执政思路和工作方向,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具有全局意义和长期价值,势必对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简单引导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它至少包含以下五方面内容:1.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依靠非公有经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正常来说需要包含消除城镇内部的二元结构;2.城镇化要和促进创新和升级,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为服务业发展打开空间;3.城镇化意味着农业人口不断进入城市,粮食安全必须保障,所以离不开农业现代化;4.加快城镇化离不开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5.既要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也要重视培育新的城市群。
基建和地产建设
从历史经验上看,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几乎就是城市大兴土木、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房地产的过程。因而,一旦谈及继续推进城镇化,相信不少研究人员甚至是地方施政者脑中首先涌现出来的一定是继续“摊大饼”修高架、征地拆迁、建高楼的老路。虽然我们在上文中已经阐明新型城镇化相比过去的城镇化有着更全面更深刻的涵义,但无可否认,饭要一口口吃,改革要一步步来,至少在新一届政府推进城镇化的初期,基建和地产建设还是重头戏之一。
即使从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现状来看,政府继续进行投入也有一定的必要性。众所周知,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整体质量和使用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之前完成的工程,很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飞速发展后相应的需求。基础设施方面,堵车、上路难几乎成了中国大中城市的通病,首都成为“首堵”;而面对一场暴雨,即使是北京这样国内基础设施首屈一指的城市都会发生严重的城市内涝。住宅方面,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当前的城镇住宅中,有22%住宅为1989年以前建造,42%住宅没有独立抽水式厕所,仅35%住宅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政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放在拆迁和重建成本高企的背景下,投资和地产相关股票在中长期内受益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从相关“十二五”规划分析,在主要基建投资大类中,水利、保障房、电力等在“十二五”内增速较快,而在交通网细分类别中,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增速明显快于其他类别。再考虑标的的受益程度,我们认为基建领域最为受益的是水利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标的。
至于投资品整体,我们认为,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其基本面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过去,很难指望其在未来十年走出波澜状阔的大行情。但在目前基本面接近谷底,而城镇化持续推进对市场情绪有所抬升的情况下,中短期看或有估值小幅修复的行情。
而对于房地产,虽然其仍是城镇化推进的重要抓手,但保障房供给的增加、政府对市场的持续调控都对行业构成压制,加上预计其市场增速本身在未来10年将有所下行,这一板块也不会是受益于城镇化推进的板块。但投资者或可关注在城镇化重点扶持城市拥有土地/项目的地产/其他行业标的。
此外,城镇化硬件设施投资不仅包含规模建设,也包括“智慧城市”为代表的质量建设,“智慧城市”是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城市状态感知和智能运行水平,同时推进城市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近年来,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大规模的城市信息化升级正拉开帷幕。与之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楼宇、节能建材、绿色照明等板块有望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