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和消费崛起
正如我们反复强调的,新一届政府推动的是全新内涵的城镇化,是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其立足点和目标都离不开经济转型。因而,我们相信,相比于投资的“逆袭”,消费的崛起才是城镇化更主要的方面。
具体而言,新型城镇化中消费的崛起又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消费下沉。消费下沉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消费区域重心的转移。从既有文件上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领导层仍然非常强调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均衡发展,并对中西部等落后地区给予扶持政策。给定这一政策路线不动摇,意味着中国消费版图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中、小城市移动。
2. 消费人群收入重心的转移。城镇化的题中之意,即将更多农村人口纳入城镇生活中来,将更多原先虽在城市工作,但游离于城市主流人群之外的民工族纳入城镇生活中来,这些新城市人按照城市方式消费后,将带来城市内部消费重心的下沉。
3. 消费政策重心的转移。目前消费在中国经济中之所以占比较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我们相信,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策制定将进一步向民生和公平倾斜,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都会跟上,从而保障新城市人“敢花钱”。
消费崛起的第二大类为消费升级。经济转型的一项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白领、蓝领)的收入水平。随着占消费者人数大部分人群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社会主流的消费产品可能会发生升级。加之未来10年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年人口(财富和收入水平更高,对消费的需求更强)占比的提升也有助于消费升级的推进。
总体上,我们相信消费板块整体受益于经济转型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其中最受益于消费下沉的是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的中低端消费(商超、中低端服装等),最受益于消费升级的是服务类(影视、医药保健、餐饮旅游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
城镇化除了要把人转移到城市之外,同样重要的是为他们找到工作,提供收入。第三产业是就业容纳力最良好的方向,但从长期来看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取决于第二产业的生产效率,产业升级的迫切性由此显现出来。放在中国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最受益的无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标的。其中,综合考虑行业规模、最新政策走向等因素,我们推荐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在把人口不断转移至城镇的同时,也会带来农业就业人口的不断减少。如何在城镇化推进的同时实现产出增长保障粮食安全,成为管理层高度关注的问题。李克强在2012年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上说过:“推进城镇化,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我国任何时候都要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这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未来十年,第一产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国家补贴依然会是保障农业生产规模的重要着力点。农机、农药、化肥与育种等相关板块有望受益。相比而言,在耕地流转改革启动之前,我们认为育种企业受益程度最高,重点推荐育种板块。耕地流转改革启动之后,大规模农业生产相关的农机、农药和化肥等板块有望快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