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甘肃省公安厅会同相关单位充分运用物联网管理技术,率先建设甘肃公安装备物联网管理系统。今年5月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为有效实现装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推进“210工程”装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注入了活力。
对症下药,解决装备管理“瓶颈”问题
“针对装备管理不规范、不科学,装备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等突出问题,2011年5月,按照公安装备管理‘家底清楚、列装科学、计划精确、管理规范’的目标,我们提出了将物联网技术用于装备管理,建设甘肃公安装备物联网管理系统,彻底解决抑制甘肃公安装备管理的瓶颈问题。”甘肃省公安厅副厅长白瑞庆说。
据此,省厅装备财务部门认真学习研究物联网技术,根据装备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具体的研发目的和需求。经过先期试点,总结和梳理出了甘肃公安装备物联网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其中包括:一是账物核对。首先由市、县公安局自己进行装备台账和装备实物的核实自查工作,然后省厅会同厂家赴各地再次进行账物清理核实,建立新的装备台账。二是装备数据的录入。将新台账上的装备数据全部录入到甘肃公安装备管理平台,平台里的数据即为真实的装备数据。三是电子标签的制作。根据录入的装备信息,制作打印电子标签,每个标签上都有设定的可视信息内容,包括装备编号、装备名称、使用单位、使用人、启用日期、使用年限等。四是电子标签的粘贴。将打印好的电子标签与装备实物对应后进行规范粘贴。五是进行培训。省厅和厂家技术人员对全省各级公安装备管理人员就装备物联网建设和使用、系统数据维护等相关内容进行具体操作培训。
据介绍,甘肃公安装备物联网管理系统是基于电子标签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区域性装备物联网管理。它以甘肃公安装备管理平台数据库为基础,运用电子标签射频识别(RFID)为管理手段,对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的所有装备资产授予“电子身份”,以公安网无线传输VPN技术为媒介,把粘贴有电子标签的各类装备资产信息传输世界网至甘肃公安装备管理平台的管理过程。
装备物联网管理系统凸现五大功效
物联网管理系统凸现5大功效,主要表现在:
1 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他们按照地区、年度、警种、装备类别等分类设计了不同的统计报表。在物联网建设的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各市、县装备台账不准确,普遍存在账物不符现象,统计各类装备报表费时费力。例如领导要掌握兰州市公安局个人防护装备的数量和种类,按照原来的工作方法,兰州市公安局的装备管理员要逐个查找统计,至少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才能统计清楚,而且“前清后乱”现象明显,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进度。现在通过物联网管理系统工作,个人防护装备品种、使用单位、配发年份、启用时间都通过一张表展现出来,快捷准确。“这个系统比较科学,现在只要动动鼠标,需要的全都出来了,确实方便、省事,管理功能出色”。兰州市公安局装备管理工作人员说。
2 实现了装备信息化共享和动态化管理。按照系统设计的要求,全省分为省、市 (州)、县(分局)3级管理模式,各级装备管理人员根据不同的权限可查询本级和下级现有装备的数量、品种、分布及各年度中央转移支付装备资金的使用情况,年终装备绩效考核可在系统里一并实现。上级调拨的装备,下级都可以看到并进行细化管理。下级自建的装备项目,上级可以查询统计。新增装备用系统管理,各种装备数据都是动态、即时的,解决了“前清后乱”的问题。目前全省公安机关18个大类的52万余件 (套)公安装备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
3 准确掌握装备使用状态、及时更新老旧装备。以前的装备超期服役现象严重,装备的更新需要人为操作。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统计装备使用情况,到期自动报警,确保了装备发挥最大功效,为全省各项警务工作提供了良好保障。
4 准确反映全省的装备现状,同时找出与“十二五”装备建设规划和《县级公安机关业务装备配备标准》的差距,为装备的统筹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5 物联网管理系统反映了全省各级公安机关 “210工程”装备建设项目进度及《县级公安机关业务装备配备标准》达标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持。系统将 “210工程”装备建设项目及《县级公安机关业务装备配备标准》录入其中,各个项目进度和实际配备水平与标准自动测算,指标一目了然,有力促进了全省装备建设达标工作。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得到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认定,今年7月该系统被公安部科信局列入“2012公安科技成果试用推荐目录”并要求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试用工作。截至目前,该系统被全国8个省9个市级公安机关选为试用产品。同时由甘肃省公安厅装备财务处与项目研发单位共同成立项目组,按照“公安科技成果(公安装备物联网管理系统)试用方案”组织实施,系统的应用符合各地的使用需求,得到广泛好评。
(rfidchina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