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8月东莞市物联网产业基地进入首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至今两年有余。物联网从一个新鲜的概念,着实落地到日常生活中来了。在上周的 “智慧东莞”评选活动中,记者跟随专家走访近20家参评企业,亲见城市在污染监控、停车计费、供电抄表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已经引入物联网技术,官方在推进 这一新鲜事物上不遗余力。
然而在自由度最广、本应最为活跃的市场上,物联网的推进,明显有些吃力。
创建于 2007年的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前两年成立了思谷数字有限公司,目标瞄准东莞的制造企业,致力于提供物联网管理和生产技术。截至今年在莞主 要的客户还是两个大型的上市制造企业龙昌和劲胜。今年上半年终于有了较好的业绩,签下500万的单子,争取下半年能够做到1000万元。
思谷数字总经理王瑜辉给专家演示了一个生产线模型。一个带有红色抗金属R FID (射频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器件,放到生产线的开端,面前是七拐八拐的轨道,每个轨道边上有一个感应器。根据R F ID事先写入的程序,第一个器件按照工程师的设计进入生产线的轨道,第二个器件则遵循另一个设计线路,这条生产线能够帮助不同的产品进行不同流程的复杂加工。
“劲胜用的就是这套服务,不仅能够达到自动化,而且大大节省了工人操作和等待的时间。”王瑜辉说,对这些物联网技术改造生产服务 感兴趣的,还限于大企业。他分析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考虑的还只是生存问题,只有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的大企业,要从管理上要效率,才舍得花几百上 千万,用物联网这么一个陌生的科技概念,来改造生产设备。
其实思谷也尝试过从大公司入手,比如为以纯服饰提供R F ID标签服务。但是对方细算一笔账,一个普通的R F ID标签造价1~2元,如果放在平价对象上使用,增加的价格成本明显过大。思谷公司将国际上使用的R F ID生产线进行本地化改造,每小时的产量只有国外的一半,标签价格可以降低到5毛钱左右。即便如此,以1000万件衣服来计算,以纯投入起码也是500 万,何况以纯每年的产出远不止这个数,算下来也是笔不小的开销。
而为官方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联网技术公司,关于成本上的顾虑没那么多。 天唯智能向环保局提供重点污染企业监控,依时利为虎门港设计建设信息港,东莞移动为供电公司提供的电子抄表,帕马建设的城市智能停车系统,还有为市政 LED路灯提供智能节电方案的荣文,也搭的是政策的顺风车。这部分企业在智慧东莞参评组中占了绝大部分。
“其实东莞的物联网,说不上是技术都自主化,但应用确实是走在珠三角前列的。政府给力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专家组的成员,东莞理工学院教授余成分析,政府在应用新技术上作出表 率,自然是有利于整个产业面上的推进,但这张网离开了政府怎么铺,这个问题被企业和评选专家反复探讨。
思谷也不讳言,这几年公司能够 一直做下来,还有赖于政府对于产学研平台的多种扶持资金,真正从市场上获得的盈利尚不多。驻莞工程师们开始往自身寻找原因。“之前我们还是学院气比较重, 从研究上力图去攻克一些技术问题,但市场是要从实际出发的,应该从为企业提供技术方案的角度去做。”
对于物联网市场推广上最大的顾虑 “成本难题”,思谷也瞄准更多大型企业的流水线,在单件产品的应用上,准备从价格较高的产品着手,例如一两块钱的R FID在几百上千块的手机产品上,成本所占比重就降低了。华为即将在松山湖落户的终端生产线,思谷已经积极与之进行过几次接洽。
“政府已经努力在牵头,市场上遇到的问题,还是得在市场中各个击破去解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华南分院顾问王文龙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