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观点|专家智库|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专家智库 » 联盟观点 » 正文

IBM“智慧地球”引发我国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25  来源:学习时报  浏览次数:1232
核心提示:IBM公司推出的这一新的发展战略,很快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IBM“智慧地球”是否只是 IBM公司的概念炒作,IBM“智慧地球”到底能给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和改变,一时间也成为人们争论和思考的话题。


自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来,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 IBM“智慧地球”思路,2009年8月,IBM又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揭开 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IBM公司推出的这一新的发展战略,很快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IBM“智慧地球”是否只是 IBM公司的概念炒作,IBM“智慧地球”到底能给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和改变,一时间也成为人们争论和思考的话题。

3年的时间过去了,IBM的“智慧地球”发展之路,经历了从被质疑到相当程度被接受的历程,关于 IBM“智慧地球”的讨论,也从未停息过。现阶段,到底该如何评价 IBM“智慧地球”战略已经对我国产生的影响,该如何制定我国智慧系统的发展对策,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对 IBM“智慧地球”战略及其行动,再次进行深度思考和客观评估。纵观近两年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布局,IBM“智慧地球”战略已经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被公认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更成为科技发达国家制定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自2009年以来,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纷纷推出本国的物联网、云计算相关发展战略。

在IBM《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中,IBM为中国量身打造了六大智慧解决方案:“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随着我国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热潮的不断升温,IBM在“智慧的计算”、“智慧的数据中心”等方面也投入了更多的研发力量,并积极与国内相关机构寻求合作。2009年以来,IBM的这些智慧解决方案,已经陆续在我国各个层面得以推进。据不完全统计,仅智慧城市一项,我国就有数百个城市正在或即将与IBM开展合作。

当前我国必须重视的问题

技术路径选择问题。从技术层面看,我国在发展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方面,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完全采用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技术和产品,这将可能导致我国相关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丧失;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我国自己的智慧系统(或称“智慧中国”),从而掌握“智慧中国”构建的主动权。但现实情况是,虽然我国在研发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且物联网研究也与国际同步,但在核心技术的突破方面还远远不够。

在高端传感器方面,我国的生产能力严重缺乏,现有的传感器灵敏度较低,直接影响传感器的作用距离;在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云计算基础架构等方面,我国各研发机构的关注程度也很不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大型系统软件等,仍过多依靠购买国外的成品;我国在核心晶片制造工艺和技术方面也很不成熟;中间件、开发环境和应用软件开发等也普遍薄弱。此外,我国应用层研发的起步也较晚,且大部分分散于低端层次。因此,如何发展中国的智慧系统,到底选择哪一条技术发展路径,我国确实面临着相当程度的技术风险。

重复建设和市场风险问题。当前,我国与“智慧地球”直接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规模持续增大,一些重点城市在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过程中,通常依据自己对“智慧”的理解,以及自身城市建设的需求进行布局。目前,我国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30多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已经出现了明显过热的发展苗头。有专家对这种“一拥而上”的重复建设现象,纷纷表达出担忧,认为当前过热的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等的建设,将有可能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此外,我国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系统,也面临着我国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的风险。IBM公司的研发实力和对中国的发展战略,以及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需求,都为 IBM“智慧地球”抢占中国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仅以 2011年统计为例,IBM在中国市场就已连续12年蝉联整体服务器市场全国排名第一,连续12年蝉联中国UNIX服务器市场第一,连续 8年蝉联中国外部存储系统市场全国第一。IBM公司2012年计划:将通过创新和务实的战略,帮助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提升云计算、业务分析与优化、智慧的商务、智慧的城市、高端系统/智慧的运算等关键能力,并要在重点行业、中型企业、区域拓展和公司建设等领域寻求突破,以实现发展转型和“智慧的成长”。

海量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问题。IBM“智慧地球”战略在我国的实施,必将引发深层次的国家信息安全风险,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智慧地球”所倡导的“更全面的互联互通”,目标是要实现国家层面乃至全球基础设施甚至自然资源的互联互通。而这种互联互通,则极有可能为某些跨国大公司借助技术手段,掌控全球范围的各种资源提供便利。

就海量数据管理来看,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的产业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随着物联网未来在国家电网、交通、物流、家居、医疗、农业、国防军事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产生更多的数据,而对这些海量数据的分析和管理,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虽然物联网、云计算乃至“智慧地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规模,但其存在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有专家认为,以我国现有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实在难以保证事关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不外泄,我国所面临的国家信息安全风险必将越来越严峻。

对策建议

将物联网海量数据视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全球性的基础设施,物联网作为互联网向物质世界延伸的感知网络,可以产生大量的感知数据,并与互联网相联。海量数据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正在演变成一种战略资源。据IDC报告显示,全球数据量每18个月就翻一番。有研究表明,全球仅在过去两年内产生的数据量,就占了有史以来数据量的90%。因此专家认为,在互联网领域,谁能有效垄断数据资源,谁就有可能成为世界的霸主。

我们应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海量数据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将物联网海量数据视为国家的战略资源进行管理。各级政府、地方和企业都应在建立“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智慧系统中,对物联网海量数据资源的管理问题,从保护国家战略资源的角度予以重视,并制定有效的海量数据保护和管理措施。

尽早形成自主完备的“智慧中国”技术体系。现阶段,国际上还没有系统完备的“智慧地球”相关技术标准,我国也尚未制定出自己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等标准。从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来看,由于国家标准的缺失,各地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侧重于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有的侧重于垂直行业应用。有些城市的工作,虽然只涉及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某一部分,但也堂而皇之地冠以“智慧城市”的光环。因此,如果没有“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各地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规划一哄而上,则势必形成新的、城市间的信息割裂。此外,关于云计算的发展,也存在着云与云间的信息交互存在屏障、各种应用之间不能协同工作以及计算资源无法有效共享等问题。

针对我国传感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竞争力薄弱等问题,我国不但要在国家科技计划研发部署中加大支持力度,同时也要注重引导企业参与相关技术的研发攻关,力争早日形成我国自主的、较为完备的“智慧中国”技术体系,以保证我国始终可以自主地掌控“智慧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2012年3月,我国“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已经由国际电信联盟第13研究组会议审议通过,此标准是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将对促进我国相关技术体系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坚持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适度规模发展,是指在发展我国的“智慧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过程中,要克服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和地区出现的明显过热势头,认清我国在“智慧中国”整体解决方案上所存在的能力不足问题,更要认识到在当前我国相关技术还未成熟的情况下,万不能贸然将事关国家安全的海量数据信息,暴露在根本无安全性可言的互联网上。

因此,对于“智慧中国”的构建,应在国家统筹部署的前提下,坚持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在究竟要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以及如何发展等关键问题上、国家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要做到能够真正从国家层面精心组织、系统布局,做好政策导向和引导性资金投入,以促进产业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IBM 智慧地球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