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大哥大”的光环刚刚退去,手机不再是好几万元一部,也不再是“大款”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拥有了第一部手机,在大连海力网工作的于凌波女士也没有想到,10年后,她揣着这个小小的机器,可以随时看电影、聊天、交电费,10年时间,通讯方式的改变,同时改变了所有大连人的生活。
美国的《时代周刊》发起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无法在一天内不使用手机;44%受访者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及睡前的最后一件事都是检查手机。人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手机,从谈恋爱、学习到全球发展,手机与人们建立了前所未有的“亲密关系”。
这样的事情在10年前的大连,也是无法想象的。 70后的于凌波现在还记得自己来到大连使用的第一部手机,一款只有“黑白”屏幕、没有游戏、只能通话的某品牌手机。“花了2000多块钱,还是我妈给掏的钱。当时怕磨损,专门买了一个手机套。 ”在2002年,这个神奇的“小东西”甚至没法发短信,“发过来的短信也全都是拼音。”
对于很多大连人来说,曾经火爆一时的传呼已经走向“末路”,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联系方式的一栏里,直接报上了自己精心挑选的“手机号”,为了安装一部固定电话而排队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写信越来越少,短信越来越多。”于凌波说,在她印象中,“2005年左右,大连开始流行短信拜年。”在饭桌上,大家经常交流一些段子,甚至创作段子也成了一门职业。
而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手机从流行的翻盖变成了直板,从黑白屏换成了真正的彩屏,从大砖头变成了小苹果,和弦铃声变成了更加丰富的彩铃、歌曲,从模拟信号到2G、3G甚至4G时代。“我前后一共换了七八个手机。 ”于凌波告诉记者,经历了最简单的通话手机到目前最聪明的智能手机,现在她也是一个“手机控”。
一部手机深刻改变市民生活
现在,于凌波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开始学会了用手机在网上购物,用手机接发工作邮件,甚至所有的社会关系、所有的生活都已经挪到了这个小小的手机上。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改变的不仅是交流方式,也是生活的品质,“现在很多商品都有二维码,手机一扫描,就知道所有的信息,国外丢条狗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详细信息,10年变化感觉特别大。 ”
和于凌波有同样感受的,还有长海县小长山乡回龙村的打工仔小孙,“我家在黑龙江七台河,过年没买到回家的火车票,只好在这里过年,过年了想和家人见见面是没可能了,视频聊天也能见见亲人,但是居住在海边,以前根本没法安装宽带,前几天移动公司的人给我安装了WLAN无线宽带,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说实在的,看到老婆孩子的那一瞬间,都忍不住要掉眼泪,一年了,我都不知道我家豆豆长那么高了。 ”
大连工业大学外语学院的大四学生肖雪是一个90后,没有手机的话,她觉得大部分的大学生,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娱乐,“我们一进校园就要报手机号,学校的通知、老师要求的课堂重点、招聘会、社团活动,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过手机发给我们的。教学楼、宿舍楼现在都覆盖了无线网络。 ”肖雪告诉记者,她就没听说过哪个学生没有手机的,大家也离不开手机,这种奇妙的通讯方式,让年轻人变得更宅,很多喜怒哀乐都挂靠在了手机上。
社保政务等信息三年内随时查
根据中国移动辽宁分公司大连移动公司的统计,2002年,大连移动的用户约为110万,而目前已激增至近600万用户。
2011年,辽宁移动与大连市政府签约,启动大连“无线城市”建设。截至2012年8月末,大连移动共计投资超过1.5亿元,完成建设WLAN AP热点数近5.5万个,计划到年底总计达到近7万,三年内大连地区总计建设10万AP热点,这意味着大连市民在城市主要商业区、公共场所、旅游景点、高级酒店写字楼等区域,全都可以用手机轻松上网,方便市民通过手机、PAD等无线终端,随时随地获得水电气、公交、医保社保、交通违章等各种各样的便民信息。
目前,大连已经启动了中山区、金州新区两个无线网络示范区的项目建设。未来三年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WLAN网络建设,规划重点覆盖中山区的主干路、特色老街、景区、广场、公园、星级酒店、高档写字间等热点区域近300个,计划年底前完成240个,掌上政务、移动执法、移动支付、移动电子购票、掌上预约挂号等服务将很快走进市民生活。
在金州农家游和金石滩等重点旅游景点,一样可以享受智能化的生活,目前的金州一些樱桃园就有无线网络和视频监控,农户可随时掌握大棚农作物的光照、温湿度等生长参数。借助“无线城市”建设,旅游局已经启动“智慧旅游”建设,多家医院正在推进“智慧医疗”,这意味着“智慧城市”离市民越来越近。
手机变迁
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手机从流行的翻盖变成了直板,从黑白屏换成了真正的彩屏,从大砖头变成了小苹果,和弦铃声变成了更加丰富的彩铃、歌曲,从模拟信号到 2G、3G甚至 4G时代。如今,人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手机,从谈恋爱、学习到全球发展,手机与人们建立了前所未有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