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刷银行卡,实现出租车、公交车、超市的付费。
芝麻开门手机app
手持手机,通过“食安测”上的“扫一扫”,消费者得知食品信息。
开发的“洪水预报调度软件”,广泛用于水库、水电站、河流等处的水量监测。
贵州正发展着大数据产业的“七朵云”。
我省在过去的一年里,围绕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工业、电子商务、食品安全等多方面全面开展建设“七朵云”;贵阳市更是通过与北京中关村的“京筑”合作,双方在高新区合作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加快脚步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近日记者走进落地的众多高科技项目,体验大数据带来的变化,感受到百姓“新生活”变得“棒棒哒”。
轻轻“拍”一下秒刷银行卡
“有没得1块钱零钱嘛?”出租车上,司机师傅常常无奈地询问乘客;“请问您有2毛钱吗?”在超市,收银员总是会礼貌地问上一句;因为忘带零钱,在公交车站旁边左顾右盼,指望着买瓶水或买包纸巾换开钱的更是大有人在……
如今,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拿出一张金融ic卡,“啪”的一下打在出租车、微超市、公交车安装的智能终端上,不需要输入密码,也不用签字,瞬间结算,速度以毫秒计算。位于高新区的贵州博大智能终端科技有限公司,其研发出的电子现金移动支付终端设备,大大方便了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博大智能副总经理朱立宇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授予博大智能贵阳国家移动金融产品研发基地称号,成为贵阳首家移动金融产品研发基地。“不用联网的电子现金移动支付功能,使用的场合一定是与百姓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地方,它的便捷性是大家都看得到的,的确是一件金融体系内普惠大众的好事。正因此才获得了央行的肯定。”
那么电子现金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让你的金融ic卡成为随身携带的“零钱包”。“电子现金圈存”指的是先往这个特别的“零钱包”里放点钱。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安卓手机上下载一款“卡卡联”app,将卡贴在手机背面,手机识别此卡后,输入银行卡密码进入此app,手机屏幕上首先读取到的是卡余额。右下角点击电子圈存,可存入10元、20元、50元、100元或任意不超过1000元的数额。此外,任意一台atm机插卡口的下方,都能进行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毕竟只是个零钱包,大额支付仍然需要输入密码,用户也觉得更加安全。”朱立宇解释说。
圈存后,在任何投放有移动终端设备的地方,“拍”一下实现秒刷银行卡。2011年,博大智能在公交车上安装了智能终端;2014年,贵阳市约7000台出租车就有3000台使用了此终端。预计到1月底,将有5500台出租车完成终端设备的安装,等旧的一批绿皮出租车淘汰后,有望实现全市乃至全省出租车全覆盖。在社区、商场、银行、学校等多个地方,已投放电子现金微超市、电子现金水超市共350余台。
“多个银行的优惠措施同样十分给力,公交车打7折,出租车每笔少3块钱,一天一笔。如果说支付宝解决的是线上支付,博大智能解决的就是线下小额支付如何更加快捷的问题。”朱立宇说。
下一步,博大智能将着眼于打造“金融智慧社区”,不仅每个社区投放电子现金微超市和水超市,包括停车费、物业管理费、水电煤费、交通罚款等,都可以使用电子现金支付。“为实现这一点,需要我们去整合所有社区、住建局、央行、银联等多个方面的资源,真正达到金融系统普惠大众的目的。”
“金融ic卡集合了银行卡、零钱包和身份识别三重功能。互联网时代,每一笔消费都将有迹可循。这也为博大智能布局大数据产业提前铺路。”朱立宇说。
手机一键开启单元门
“走到小区单元楼门口,还隔着1、2米,门‘砰’的一声就开了。坐在家中,朋友到了小区楼下,也不用移动脚步,秒开单元门。我们的理念是让社区居民的生活‘比便捷更便捷’,依靠的就是公司研发的‘芝麻掌门’这一智能手机app。”1月7日,从零互动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唐劲拿出他的手机,点开“芝麻掌门”app后,屏幕正中间有一个绿色的锁状按钮。轻触这个按钮,只听到“叮”的一声,公司的门就被打开了,此时的唐劲正坐在办公室里和记者聊天呢。
实现手机开门共五个步骤:下载、注册、绑定、授权、匹配。在智能手机上下载安装“芝麻掌门”app,注册个人账户后,到“授权”页面绑定手机。向小区物管提交账户id和业主确认信息。物管核实信息后,将为这一id号码授权,而住户将得到专属的安全密匙。唐劲提醒说,首次使用时,需要到单元门前连接相应的wifi,在app页面进行匹配。这样,只要后台运行此app,到门前就能自动开门。
唐劲说,也可以到门前点击app图标自动开门,或打开app后点击开锁按钮开门。“任意一种方式,比蓝牙开门、扫描二维码都更加贴近生活,不用刻意改变某种生活习惯。”
当然,“芝麻掌门”不仅仅能用于开门,在唐劲看来,这是一个融合性的“新生活移动平台”。前不久,“芝麻掌门新生活平台”商业模式还入围了“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复赛,从4872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400支入围团队中的一员。
通过这个平台,社区居民获取到物管发布的小区通告、头条新闻和本地新闻、衣食住行相关的咨询、购物信息、各类精彩有品味的文章等,也可以自创栏目,自主定义新生活。“这种栏目需要代表一种品质生活,用户不断从中发现新的生活元素,这是我们的目的。”唐劲说。
正是这一系列的用户行为,为从零互动的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加以利用提供了基础。“基于平台的用户数据往往是以社区为单位,只要对这些数据稍加分析,就能够对社区的安全行为、邻里关系、消费习惯、教育行为特征等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挖掘大数据的价值,是我们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唐劲如是说。
扫一扫,食品安全信息全知道
“用‘食安测’扫一扫包装袋上的条形码,如特仑苏有机奶,手机屏幕上立即显示食品信息、食品检测、食品认证和小知识库四个栏目。市民会看到蒙牛的自检报告、送检报告和抽检报告,均显示合格,便可放心购买。”1月8日,作为“食品安全云”的缔造者之一,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陶光灿介绍说。
打开“食安测”app,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食”刻守护四个字,这也是贵州省全力打造“食品安全云”的首要原因。2014年12月17日,贵州在全国建成首家省级“食品安全云”平台一期工程,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了解到,2009年以来,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累积的数据量超1000多万个。2014年汇集我省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流通、餐饮等环节的检测监测数据,总量达到3000多万条。“食品安全云”就是将原先分散在政府部门、检测机构、企业、公众等各个环节的数据汇聚起来,通过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面向用户群体需求建设检测、监管等应用平台,对于产品品牌提升和保障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