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政务新媒体元年,微博微信的商业博弈使更多新的应用和功能出现,从而导致新媒体拥有的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对于政务新媒体来说,通过网信办的推动,2014年的微信账号总数在6万多,微博账号在12万家,这样的体量已经使政务新媒体成为新媒体领域不可忽视的一面旗帜。那么2014年政务新媒体除了少数机构脱颖而出之外,它们在新媒体运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在哪?
开了微博微信占个坑就行了?
在微博和微信系统搜索都可发现,虽然没有认证,但其实很多政务微博微信都已开通,只是尚未正式运营,这背后可以做多种解读,没想清楚如何运营是一个方面,而将运营的难度高估可能是另外一个方面,所以索性先占一个坑,等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准备正式开始。
微博微信是专门负责转载政府网站信息的?
很多政务微博和微信一边艳羡其他大V的高评论率和转发率,一边以"专职转发政府网站信息"为荣。转发政府网站信息固然没错,但是没有考虑到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不懂得如何去"转译"让新媒体受众听得懂的语言,所以此种做法完全是复制了两个政府网站,毫无意义,因为这样的信息推送到用户手中,他们也不一定看。
把政府网站的网页直接链入微信就完事了?
政府网站的移动化目前正在受到各个单位的关注,但是如何实践移动化?目前看到不少政府网站利用了微信这个天然的平台,直接将政府网站的网页无任何优化处理地链入微信的自定义菜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无疑是将一只40码的没有洗的脚,塞进一只30码的新买的鞋里。政府网站的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移动化技术处理以便移动用户的便捷获取,这可能是我们需考虑的重点问题。
每个政府机构真的都需要一个APP么?
不少地方政府网站对将政府网站APP化非常积极,而积极的背后愿望还是:复制一个PC版的政府网站,将移动互联网=APP。而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就算用户"一分钟看5次手机"是事实,政务APP的打开率也不可能在用户每天必看的那5个APP中间。因此,不在于做一个APP,想清楚定位,规划好产品,明白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去更重要。不要再跟风做政务APP了,停下来,慢一点,再想想……
2015政务新媒体要去哪儿?
向"上"升:互联网技术与平台越来越基础设施化,政务新媒体在微博微信APP上的技术实现都没什么难度,难在"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政务新媒体",因此,政府网站需要规划,政务新媒体同样需要规划,并且政务新媒体的规划重点在"内容规划",如何在内容上实现创意拓展和人格化塑造,而不是冷冰冰的官方信息,这关乎政务新媒体的存亡。
向"下"沉:政务新媒体解决了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和信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则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将信息和服务"下沉",切实解决用户的迫切需求,则不仅要在技术上、用户体验上下工夫,更关键的是要通过大数据有的放矢地为用户解决问题。
往"内"做:随着社会化服务的丰富与多样化发展,政务新媒体在布点和占领各个阵地的同时,要练好内功,做好拳头产品和服务功能,建好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体化运作团队,"高辨析度"地为用户提供符合各个平台特性的优秀服务内容。
往"外"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政府在线服务的推广又面临着新的形势,政务新媒体的推广要充分观照到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注意多个平台之间的联动,还要充分利用新型的推广模式,如微视频、webapp以及基于手机的分享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