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快讯|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龙江城镇化进城谱写和谐发展乐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06  来源:黑龙江日报  浏览次数:1433
核心提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13年,随着中央城镇化会议的召开,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走出一条符合龙江实际、具有龙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新居、产城融合、惠及民生,全省加快城镇化步伐,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一年多来,户籍、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这些城镇化的重要元素变得更有温度,越来越多的农民不仅完成了身份的转变,更找到了心的归属感。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13年,随着中央城镇化会议的召开,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走出一条符合龙江实际、具有龙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新居、产城融合、惠及民生,全省加快城镇化步伐,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一年多来,户籍、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这些城镇化的重要元素变得更有温度,越来越多的农民不仅完成了身份的转变,更找到了心的归属感。

科学谋划,积极探索,把以人为本作为城镇化的根本核心,龙江大地奏响了一曲普惠共享的和谐乐章。

高瞻远瞩走一条龙江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2013年全省城镇化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走出一条符合龙江实际、具有龙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年多来,全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构建龙江特色新型城镇体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我省城镇化布局;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着力建设集约紧凑、绿色低碳、和谐宜居、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坚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抓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民过上具有农村特色的幸福生活。

为了配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我省组织开展了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调整修改工作,其中绥化市、东宁县、五常市、阿城区等17个市(县、区)已完成审批;编制完成了22个乡镇总体规划和43个村庄建设规划,审查通过了哈尔滨市、绥化市、黑河市、讷河市、绥芬河市等19个城市总体规划和阿城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积极开展城镇化试点试验,争取国家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入选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将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市政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土地流转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方案已报国家审批。同时,积极探索我省城镇化改革路径,围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问题,在哈尔滨香坊区和安达市开展了省级试点;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问题,在肇东市和富锦市开展试点,两市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正在积极筹建;围绕推进撤县设市开展深入调研,积极筹划了符合国家要求条件的撤县设市项目。

惠及民生让农民尽享城镇化“红利”

绥棱县上集镇,占地8.3万平方米的南湖公园广场,成了很多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刚迁进镇里新楼房的民族村农民纪秀峰的家就在广场旁。去年,民族村整村搬迁,纪秀峰全家五口人购置了两套新房。原房按比例作价新房款,自己只花两万多元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室一厅。

201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各类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公租房建设比例,让农业转移人口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黑龙江打开了城镇化的大门。一系列惠民举措让越来越多的“纪秀峰”享受着城镇化的“红利”。

全省户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省政府正式出台发布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自2014年11月1日起,全省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进一步调整了户口迁移政策,在哈尔滨市实行双轨制落户政策,放宽大庆、齐齐哈尔落户条件,全面放开了牡丹江等9个城市的落户限制。

城乡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我省继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泥草(危)房改造工作力度。截至2014年9月底,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249亿元,开工14.7万套、开工率95.7%,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工2.5万套,开工率97.2%;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2.3万套,开工率95.4%。农村泥草(危)房改造完成投资143.3亿元,开工21.8万户、开工率99.3%,竣工18.3万户。

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注重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先导作用,全力推进以“三供三治”、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4年9月底,全省“三供三治”开复工337项,完成投资116.1亿元,占年计划的99.7%。加快中心城市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和分散供热小锅炉拆除并网,13个中心城市和省直管县改造老旧供热管网1203.6公里,完成投资29.5亿元;拆除分散小锅炉922台,完成投资7.1亿元;列入省政府工作目标的20座净水厂升级改造工程、10座新建净水厂均已全部开工建设;续建和新开工垃圾治理项目35个。全省主要城市交通干道改造工作进展顺利,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路网结构不断优化。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县级以上城市治理裸土3078万平方米,清理各类积存垃圾670万吨;拆除违章建筑4万处、面积270万平方米;清理乱贴、乱画、乱挂和违章设置牌匾广告610多万处。城镇建成区新增绿地1.93万公顷,新植树木2.1亿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6%和32.8%。伊春、佳木斯、七台河、海林、嘉荫、绥棱分别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县城。打造了35个文明示范村和20个特色村庄,建成了一批生态良好、村容整洁、具有龙江风貌特色的生态村庄和新型社区。

产业支撑轻松就业让农民真正融入城市

在海林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欣成木业有限公司,周长宝找到了包装工的工作,他的妻子做起了打磨工。两个人每月工资加起来近5000元。而4年前的周长宝只是海林市山市镇青领子村的一个农民。从在家务农到城里就业,从租房到买房,周长宝感觉自己真的是个城里人了。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无水之鱼。周长宝能轻松找到工作,缘于我省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去年以来,围绕“十大重点产业”,以城镇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省委、省政府积极谋划省重点产业项目271个,年度投资678亿元,为促进就业奠定了基础。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煤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煤与非煤双轮驱动,支持四煤城尽快走出困境,推动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做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前三季度,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81亿元,同比增长6.5%;县域工业增加值实现1466亿元,同比增长6.9%。

有了工作,就有了在城市生活的底气。省委、省政府把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截至2014年9月底,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548万人。积极拓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渠道,开展“春风行动”,组织专场招聘活动752次,为62.7万人提供了免费就业服务,本地企业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34.7万人,跨地区组织劳务输出14.7万人。组织10.7万名农村转移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3.91万名在岗农民工参加了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与此同时,全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不断加快。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实施,设定了统一的缴费档次,农村居民参保人数达到790余万人。加强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制定下发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出台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升学政策,建立完善工作制度、简化入学程序,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2013~2014学年全省共接收16.3万名随迁子女就学。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4年9月底,全省建成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36个,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所623个。全面实施了《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方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文化活动室、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雕琢”着龙江人的幸福生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具有龙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引领着龙江人走向更加明媚的春天。
 
关键词: 城镇化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