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本是形容江南的诗句,但用它来形容位于东北边疆的“吉林小江南”集安市却也丝毫不为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集安既保留了高句丽时期的古风古韵,也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彰显出新时代的新城新貌,凭借旅游这张王牌,勾画出了城镇化建设的蓝图。
25日,“美丽中国·寻找最美城镇”走进吉林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在由新华社发起的“美丽中国·寻找最美城镇”活动中,集安市入选提名候选城镇。
集安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通化市境内,气候温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18个民族的23.6万人在这里和谐相处,幅员32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充满生机。集安市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中国对朝三大铁路口岸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十大边疆重镇……一系列金字招牌让集安享誉海内外。尤其是以集安市境内遗迹为主的“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年以来,集安市更以突飞猛进的速度,绘就了一幅城镇化建设的壮美画卷。
人参、五味子等优质特产资源,加之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边境地域特色,共同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据统计,在全国155种景观基本类型中,集安市就有121种,尤其是山水、文化、边境等资源特色鲜明、组合优势明显,是吉林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县。“在推动城镇化过程中,我市坚持以旅游为引领,以改革为突破,以项目为载体,走出了一条旅游业引领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集安市委书记李东友说。
旅游助推,规划先行。近年来,集安市按照“不求做大,但求做精、做美、做特”的原则,确定了“黑白灰、素淡雅、精秀美”的城市基调,突出高句丽文化特色,编制了多个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和休闲养生宜居城市。集安市着力构建集安边境经济合作区、东部江南风情区、古城区、西部休闲养生区和鸭绿江景观带、通沟河景观带“四区两带”的城市格局,旅游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筋骨”。
在做好规划的同时,集安市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推进产城融合,把旅游业作为集安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总引擎,启动实施了旅游体制改革,成立了旅游经济发展委员会,并按照上市公司标准组建了吉林集安旅游发展(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经营全市旅游资源。这个理念实施一年多以来,集安市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并发展出“集安味道”等旅游品牌,开发出179种旅游产品。
一业兴则百业兴。集安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引领城乡居民全域参与旅游。今年,集安市建成了油菜花海项目,短短50多天的时间,带动周边乡镇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目前,全市已发展乡村民宿80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70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带动就业5万人以上。
旅游不仅带来了实在的效益,也提升了城市品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集安始终坚持高标准开发建设城乡,真正使集安无处不是景,无时不为景。城市中的一系列开放公园和园林式小区,乡野上的美丽乡村、美丽庭院,鸭绿江畔的十里滨水长廊,城市内的小桥流水,集安市处处皆美景,游人无不流连其中。
发展旅游带动城镇化的同时,集安市坚持把生态保护摆在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通过各种形式常态化开展打击非法毁林种参、滥砍盗伐,打击非法采砂、乱渔乱捕等专项活动,有效杜绝了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30天。
以“大旅游”带动城镇化,集安目标明确,步伐坚定。集安市已开发了高句丽文物古迹、鸭绿江水上风光、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万亩油菜花海等10大景区、200余个景点。“2014年,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0.1亿元,同比增长28%,旅游业正在成为集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李东友说,集安市还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积极促进产城融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集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