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快讯|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交通运输助推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8  来源:中国公路网  浏览次数:2189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城镇化被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以“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重庆经过直辖十七年的努力,城镇化已取得一系列进展,进入了集群发展、加速发展、提档升级的重要阶段。交通运输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必须先期谋划、提前思考交通运输发展对策。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城镇化被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以“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重庆经过直辖十七年的努力,城镇化已取得一系列进展,进入了集群发展、加速发展、提档升级的重要阶段。交通运输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必须先期谋划、提前思考交通运输发展对策。

重庆交通运输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趋势

根据重庆市《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渝委发〔2012〕23号),到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研究显示,城镇居民的出行频率是农村居民的8~9 倍,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是农村居民的3.7倍。人口聚集特征及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将推动交通运输需求、供给总量提速调整,未来全市交通运输将呈现“功能定位多样、区域流动提速、片区辐射增强、镇乡覆盖扩展、城市需求增量”五个发展趋势:

功能定位多样—城镇交通差异化发展特征凸显。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聚散结合的城市群”发展方式,使大、中、小城镇以及城市连接带呈现差异化的交通功能需求。根据规划,预计到2015年,我市将有800万人口大城市1个,50万人口城市5个,20万人口城市10个,10万人口城市16个。人口聚集特征的变化将显著影响交通需求、供给分配,形成大城市及中心城市间差异化的交通需求,未来一个时期,我市客运市场将呈现“大城市强化公共交通,区域中心城市增强枢纽功能,中小城镇加快客运覆盖”的差异化发展特征。

区域流动提速—通道干线流量快速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群之间以及城市群内部城际间的经济社会往来将快速增加,随之带动运输通道干线的交通出行密度、频率、流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如:2013年主城区21个对外道口日交通流量已达到32.4万标台;其中,渝武高速、渝湘高速、成渝环线交通流量年增长量以1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加。

片区辐射增强—区域中心城市枢纽功能不断强化。万州、涪陵、黔江、江津、合川、永川等6个离散性中心城市在与各大城市群联系的同时,其人口聚集、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中心功能不断强化,迫切需要发挥其对外开放引领和对周边地区产业传递、交通联系、服务分担等重要功能,区域中心城市的客货流组织功能将不断得到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将不断增强。

镇乡覆盖扩展—中小城镇客运服务加快覆盖延伸。中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枢纽,是城市产业、文明、文化向乡村辐射的基地。随着人口、产业聚集和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中小城镇区域交通运输覆盖深度和网络化需求更加迫切。去年年底,我市农村客运线路近3000条、车辆1.1万辆,较2009年分别增加27.7%、34.7%;农村客运站点超过4900个,是2009年的4倍。农村客运的提速覆盖有力地支撑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预计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市农村客运将向着服务优质、运营规范、整合优化、覆盖延伸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

城市需求增量—主城区交通需求总量持续增长。高度集聚的向心交通需求将加剧中心城区交通负荷,城市出入口、重要集散点周边交通拥堵加剧,交通需求管理的要求大为增加。2013年,主城区机动车拥有量达到99万辆,同比增长6.1%,而城市道路资源仅增加58公里。主城区内环以内干道高峰时段平均车速24.5千米/小时,内环内主要堵点约50余处。今后一个时期,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城市拥堵将成为主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点。

“六项举措”助推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

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交通运输的“五个趋势”,行业管理要做好顶层设计,主动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具体体现在“六项举措”:

抓分类指导,探索实行差别化区域发展政策。在都市功能核心区,通过加快发展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公交都市”,缓解城市拥堵;在都市功能拓展区,稳步推进公交覆盖,加快城市出入通道建设和改造,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和现代物流园区,增强辐射功能;在城市发展新区,进一步畅通各城际快速通道、与产业园区连接通道,形成快捷交通网络,承接人口和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强化水运绿色交通优势,构建秦巴山区区域枢纽地位,促进移民后续发展;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着力构建服务旅游发展和扶贫开发的交通网络,从农业特色化和旅游发展的角度,推进旅游生态公路和乡村公路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抓基础建设,加快构建快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交通基础设施是新型城镇化的先导条件。各大城镇群之间,要加快实现网络化连接,构建高效便捷的城际交通体系,到2017年,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全面建成“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络;城市与乡村之间,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乡村的交通网络通达度,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良性互动格局。同时,根据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完善综合客运枢纽布局,努力推进枢纽建设与城市综合开发的一体化。

抓区域枢纽,加快形成区域性枢纽节点城市。强化万州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于一体的交通资源优势,把万州打造成服务渝东北、辐射川东鄂西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强化黔江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交通资源优势,把黔江打造成服务渝东南,辐射鄂西、湘西、黔北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结合铁路和公路网络布局特征,充分发挥合川、永川、江津、涪陵、长寿等城市综合枢纽功能,形成承接主城、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性枢纽节点城市。

抓城乡统筹,加快客运延伸覆盖城乡区域。农村地区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要创新农村客运经营管理模式,采取区域经营、延伸经营、预约经营、专线经营、班线经营等形式多样的农村客运经营模式,激发农村客运发展活力;全面推广农村客运营运补贴,对经营困难的乡镇至行政村、行政村至行政村农村客运车辆实行营运补贴,继续推行政府资助购买农村客运车辆保险;提高农村客运组织化程度,通过并购、联合、参股等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网络化经营。预计今年年底将提前3年完成农村客运通达“双百”的民生实事目标,即实现全市乡镇客运通达率100%,符合客车通行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100%。

抓公共交通,实施主城城市区域公交优先战略。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优化轨道交通运行图,合理增加编组,到2017年,使主城轨道交通里程达到300公里,日均客运能力达到300万人次;增加和优化公交线网,拓展公交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到2017年,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具备开行公交条件的次支道路基本实现公交覆盖;合理投放出租车运力,进一步缓解高峰打的难问题,提升居民出行满意度。

抓现代物流,提速拓展货运物流业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甩挂运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推进铁水、空铁、公水等联运发展,提高辐射范围和联运比重;鼓励大型企业以长江为依托开拓多式联运业务,构筑长江黄金水道快捷、高效的进出口货运大通道;充分发挥“渝新欧”等既有物流通道作用,优化整合“渝沪”、“渝深”等国际集装箱班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统一运输平台;推动联运企业信息系统互通互联,提高物流联运效率;充分发挥邮政系统在农村地区的基础网络、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优势,支持邮政企业全面参与农村物流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物流的连锁配送业务。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长期任务,我坚信,随着我市交通运输一系列配套措施的落实,交通运输一定会在支撑新型城镇发展格局、增强经济社会服务功能、支撑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发挥更大更有力的作用,为重庆的美好明天作出新的贡献。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