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屋外衰草连天,饶阳县冠志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蔬菜大棚里却是绿意融融,成片的彩椒、荷兰瓜、樱桃西红柿生机勃勃、长势良好。不过,让记者奇怪的是,这个足足有3000平方米大的温室里,既没看到农民劳作的场景,也没见到传统日光温室里到处悬挂的温度计、湿度计,这里的负责人祝欢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大棚有个新‘管家’,叫做物联网。”
“你看,这是一个传感器。”祝欢指着一个蓝色的小盒子说,通过一些类似这样的传感器可以实时自动监测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等数据变化,每隔一定的时间采集一次数据,通过物联网,发送到中控系统。
在祝欢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冠志智慧农业展示厅的主控室。“这里是‘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是整个物联网的‘大脑’,大大小小的数据通过传感器从大棚向这里汇集。”只见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液晶显示屏上一张张动态曲线图详细记录着24小时棚内空气、土壤温湿度等数据信息。
祝欢一边查看屏幕上的显示数字,一边说:“你看,这边的荷兰瓜监测点显示,当前的温度可以,但湿度不够,需要浇水。但浇水不用人工,可以实现自动化。”说罢,只见她轻轻按动一下鼠标,棚内的水泵就听懂了“指令”,自动开启了。进到棚里一看,水肥一体化设备已经开始工作,菜田间铺设的道道黑管瞬间鼓胀起来,不一会儿晶莹的水滴就滴落在一棵棵瓜秧根部。
此外,能让各种设备乖乖“听话”的不只是鼠标,只要安装手机客户端,把手机和操作电脑绑定,即使你身处北京、上海乃至全国各地,都可以实时了解大棚内的各项环境参数,通过发送短信实现远程控制。祝欢说:“这就是传统农民做梦都想不到的‘手机种菜’。”
物联网技术在温室蔬菜种植上的“神奇”作用还不止于此。“你看,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看到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情况。”大屏幕上,菜叶的脉络清晰可见,有没有病虫害一目了然。“通过我们安装的360度高清摄像头,一旦看到作物出现异常,就可以迅速拍照,传给农业技术专家,及时确定病因,从而‘对症下药’。”
祝欢说:“按照传统的大棚管理模式,一个大棚需要几个人照看。有了这个‘新管家’之后,人工成本大大减少,一个人管3个大棚也变得游刃有余,省时、省力、效率高。”不仅如此,通过物联网技术种出的“智慧”蔬菜不仅口感好、色泽鲜亮,而且更“绿色”,价钱一般是普通温室蔬菜的3倍,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特别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