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快讯|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动美丽武夷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20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1486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目前财政体系下,绝大多数城市自身没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县域的城镇基础设施是通过土地出让换取资金进行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城镇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环境绿化以及学校、医院等设施建设,几乎没有资金来源。政府财力短缺,金融服务到位不够,社会资本乏力,造成城镇化发展的投入不足,内涵式城镇化严重滞后。

四、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战略、大问题。

一要坚持规划先行。认真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的原则,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牢固树立科学规划是龙头、县域规划一盘棋的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及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扶贫开发等各项规划的大背景下,围绕发展规划定目标、城乡规划定坐标、国土规划定指标,建立上下衔接、城乡一体、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新体系,用城乡规划一体化带动城乡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与县域经济融合发展,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更殷实、精神生活更丰富、生存环境更优越、社会待遇更均等,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发展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一方面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经济发展等经济领域全力推进,另一方面还要从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社会生活理念转变、社会综合管理改革创新等社会领域统筹推进,在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资源、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既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建设新城镇,又传承新文明、创造新生活、建设新社会,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社会科学推进、协调发展。

三要坚持产城融合。培育壮大富民强县产业,走“集约化、集群化、集成化”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发展之路,是推进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科学快速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必然选择。要按照“全产业链”的思路谋划三次产业、促进“三产互动”,着力以新型工业引领城乡产业发展,以现代农业促进城乡二三产业升级,以现代服务业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加快形成城乡产业融合、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县域产业发展格局。要以优化产业布局为基础、充分吸纳就业为导向,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县域城镇建设,构建中心县城与特色小城镇分工合理、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现代城镇产业体系,提高城镇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同时,要把信息化作为提升县域城镇产业和优化城镇功能的重要手段,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园区等信息化脉络,促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深度融合、互动发展。

四要坚持强化基础。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以人为本、产城融合、优化布局和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不断加强城镇水电路讯、保障住房、医院学校、专业市场、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承载力强、城乡兼容、互为依托的生态县城和特色城镇,尤其是美丽新村建设必须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与城镇化良性互动,为促进农民市民化、产业集约化、就业城镇化、社保一体化聚集要素、打造平台。

五、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科学规划,提升城镇化的承载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作为中小城市的县城,应该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自身经济所处的阶段,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通过合理布局和加快发展重点镇,增强城镇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人口、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城乡规划、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产业基础、经济结构、交通条件、资源禀赋、民风民俗和城镇布局,超前思维,制定出能发挥地方优势和城市特色的发展体系,并力争二三十年不落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统筹兼顾,提升“产城一体化”的支持能力。“产城―体”是对产业与城市在空间、用地和功能上的布局进行统筹安排,从而形成共生共融、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面对产业转移机遇,我国内陆城市将掀起一轮以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城市建设热潮。县城和小城镇作为城镇化的基本单位,更要紧跟形势,果断出手,早日实现城区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共建共享和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良性循环,把城镇提升为“产业发展服务区”。区域之间要优势互补、定期交流、错位发展,形成以交通为“脉”、以市场为“台”、功能和要件相互渗透与补充的产城一体化格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提升城镇特色产业的引领能力。特色产业是利用区域中最强、最突出的优势而产生的,它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创造的效益在城镇化和整个县域经济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壮大特色产业,县域要因地制宜,统筹区域内特色产业培植、自然环境、历史底蕴和文化背景,通过特色产业膨胀,建设成为“工业重城”、“商贸大城”或“旅游强城”,真正把县域建设成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产品流通的“周转站”、产业发展的“集聚地”,实现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有机协调。必须注重引进龙头企业,通过引进,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增强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带动作用。

提升生态宜居城镇的吸引能力。现在,人们更为关注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宜居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和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一是加大环境友好型县城、乡镇建设,充分体现绿色城镇化的特质,推动城镇发展中的生态理念与绿色环境、生态经济和绿色行动的协调统一;二是创新理念,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大力提升城市功能,重点发展反映县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人力培育等生产型服务业,促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从平面式、分散型向圆锥式、集约型转变,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要素资源向城市集聚,达到最佳配置;三是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态意识,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扩大生态宜居的名片效应,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凝聚力。

提升改革开放对城镇化的推动能力。从1978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7.92%提高到51.3%,改革开放33年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可见,改革开放是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继续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发挥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才促进作用,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构建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形成各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经营体制、土地管理制度、农村流通体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大力拓宽国际市场。

武夷山是一个弥漫着浓郁茶香、青山秀水的宜游宜居福地,更是一个充满着发展机遇的乐土,武夷山全市人民坚定必胜信心,勇敢迎接挑战,以实际行动推动武夷山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美丽武夷发展,把武夷山建设成为“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美丽武夷山!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