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能源,一个城市的发展必将需要一流的电网做后盾,一流的电网必然需要一流的规划做支撑。2014年,按照“十二五”整体规划,长春电网建设进入更加重要的攻坚阶段,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需要根据长春的城市特点,地域环境,电力负荷特征超前做好城市电网差异化规划。
建设坚强电网骨架,构建良性循环模式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城市加快发展,加之雾霾等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经济社会对电力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电网的功能和作用更加突出,加快解决“两头薄弱”问题、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已刻不容缓。我们要突出电网规划的引领作用,深化电网发展诊断分析,确保骨干网架坚强稳定,上下级电网实现良好互援。
根据国网公司“强-减-强”的电网发展目标,不断完善电网建设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分层规划各级电网,加快220千伏网架电网分区分片建设,增加长春外围变电站布点,从220千伏主干网架逐步向500千伏主干网架升级。其次,降低电网损耗,简化66千伏电网结构,以改造老旧变电站为主,减少联络线T接变电站数量,优先建设配网目标网架,兼顾互供和冗余度,10千伏配网网架优先于主网发展,增加拉手线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负荷转带能力,形成下级电网支持上级电网的良性循环。
此外,2013年,吉林省范围内发生了多次地震,雾霾和冰雪气候,要根据地域特点和气候环境充分考虑好电网建设的灵活性,加大骨干网架的抗灾害能力,增加互援线路,实现“手拉手”供电。
实施差异化规划 建立城市电网新模型
建设经济合理与主网架协调发展的城市电网,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减少资源浪费。为做强做优城网,综合长春城市地域和经济发展差异比较大,原有配网设施参差不齐等情况,深入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农村等典型区域进行深度走访,参照当地经济发展、GDP、电力负荷、可靠性需求等重要因素,开展差异化目标网架调查研究。
同时,密切跟踪长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政策调整,建立城市电网差异化规划新模型,深入开展分块负荷需求预测、电源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等调查研究,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实施“网格化”规划。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状态,城乡发展不同步差别,采取远近结合、优势互补的方式,集中解决重点区域卡脖子、制约经济发展的配网问题。
以净月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净月区地处长春市东南端,拥有亚洲最大的森林公园,是冬季举办越野滑雪比赛的专业场地,具有环境优美、地域开阔、重点支柱产业比较多的特点,2012年,结合这个区域地理优势经济发展总体情况,该公司与中信城联合打造首座智能用电小区,并修建了长春市首座电动汽车换电站,为清洁能源引入配网做出良好的尝试。同时结合负荷预测结果,重点规划了66千伏配网建设,在原址新建变电容量为8万兆伏安的净月66千伏变电站一座,变电能力提升一倍,充分满足区域支柱产业发展需求。
融合发展构想,促进项目落地
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号召,将配网规划融入城市发展脉搏,进行城市配网覆盖初期、过渡期、完善期等不同时期的电网过渡构想,开展分布式电源接入、用户供电、网络结构、配电自动化等方面的标准化模块和典型设计,满足未来新能源电力、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需求。长春供电公司及时为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安全并入配网做好规划,明确技术标准和相应制度,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此外,建立与各级政府部门定期对接沟通机制,与市政规划部门联合编制6个区域网专项规划,明确配网建设需求,确保变电站、线路通道等规划纳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闭站、配电室等规划内容纳入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有效保护预留136座变电站站址和1027公里线路走廊。
城网建设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工程,为加强规划执行力度,该公司构建“内、外、上”立体联动模式,形成主管领导负责全面,主管部室负责具体工作,各部室高度配合的良好局面,群策群力促进项目落地。对内,建立并推动企业内部规划、基建、运检、营销、调控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统筹各级容量、间隔、廊道及地下管线资源分配。对外,树立“先建廊道、后建线路”,廊道依附道路建设、线路依附廊道建设的规划观念,与市建委等单位共同研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建立城市综合廊道体系,合理利用地下管线资源,避免电网项目重复建设,提升了电网建设效率。对上,组织电网专项规划协调会、政企对接会12次,寻求政策支持和多元化投资,推动由企业建电网向社会建电网的转化,有效改善项目落位困难、电网投资局限、建设环境复杂的状况,实现9个重点项目落位,217兆瓦用电负荷转移,节约1.42亿元电网投资,开拓了电网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互惠互利”的新局面。
根据长春供电公司电网规划,到“十三五”末期,长春地区供电区域更加合理且相互独立,66千伏配网以22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多条10千伏联络线路互为支援,构建了坚强、可靠、经济、高效的电网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