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快讯|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东莞新型城镇化五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9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1339
在户籍制度改革领域,尽管东莞城镇化率已达88.7%,但在全市180多万户籍人口中,还有近一半是农业户口,目前全市登记的农业户口达91.6万人。这些群众基本上从事的都是非农生产活动,但其对土地的依赖、居住形态、生活习惯还带有明显的传统农民特征。本地农民市民化是东莞未完成的任务。下一步东莞重点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是保障农民权益,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实现农民带着权益进城,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二是鼓励就业创业,进一步建立健全鼓励本市户籍农民就业、创业的激励政策和措施,降低其对土地的依赖。

异地务工人员为东莞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东莞在促进社会融合,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也作出了许多努力。但东莞短期内无法满足大量异地务工人员完全享受“市民待遇”的需求。

东莞提出合理兼顾社会需求与城市综合承受能力,逐步推进涵盖异地务工人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批次清单。这是东莞为促进社会融合实施的重点探索,体现了东莞市委市政府以更大力度加强社会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的人“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的决心,也是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核心的体现。人的文明素质作为人的市民化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东莞将“发挥文化在人口市民化中的独特作用”单独列章,是新型城镇化中的东莞特色。

对原农业人口打开城市大门,需要户籍改革和公共服务全覆盖同步推进,也就是落户式市民化和普惠式市民化并举。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将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开展专题研究。东莞也将变主要以户籍人口为依据的资金经费划拨方式,加大以常住人口划拨经费系数比例,提高市级财政统筹和转移支付力度。

“绿色低碳生态市”是什么样?

以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是东莞当前和今后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东莞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巨大代价。近年来,东莞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局部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仍待有效解决,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城市刻不容缓。

目前,东莞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结构节能、重点领域节能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压力巨大。东莞将创新财政引导激励机制,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节能技术应用,利用市场化机制促进以工业为重点的节能减排。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将在以往探索的基础上,重点在工业领域推广,打造蓝天绿水青山的城镇。

东莞将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施供应链节能环保标准管理,推行水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配额管理和有偿使用机制。目前,国家即将启动水权交易,先由国家将水权分配给各省市,各地用不完的指标则可以进行二次分配,相互交易。东莞也在探索在火电等行业和重污染流域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研究,并在2012年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工作。未来,陶瓷、纺织、有色、塑料(化工)、造纸行业和交通运输也将适时纳入省碳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围。

东莞还特别提出加强对“小山小湖”的保护,利用“小山小湖”、边角闲置地块和景观岸线等,遵循有关管理规定,建设一批方便市民休闲活动的社区公园。东莞将对全市“小山小湖”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避免“大填大挖”,实现“显山露水”、“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特色。

在治污领域,东莞将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目前,东莞正在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选取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为试点,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第三方治理”的原则,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推行第三方治理工作,提升环保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水平。

城镇化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对于民间资本发达的东莞而言,城镇化资金的民间源头活水潜能巨大。由于城镇化资金缺口巨大,未来又涉及市场运营,吸引民间资本来缓解城镇化资金之渴是重中之重。

东莞将大力破解新型城镇化资金投入难题,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主导、政企分开、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撑和杠杆作用,切实放宽民间投资门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城镇化,努力增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社会和市场的内生支撑力量。

东莞将对接国家和省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示范工作,积极探索运用规范的PPP模式进行建设。同时,探索设立专门的城镇化投资基金,以政府引导,市场资金参与的方式发展做大城镇化投资基金,尽力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聚小为大”的作用,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升级。

东莞集体经济基础庞大。东莞提出,支持镇(街道)、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自有资金直接投入或信托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开发市投建的供水、燃气、环保、收费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项目。这是鼓励集体经济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体现,同时也是加快集体经济发展优质投资型经济的有效措施。

东莞还将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专家观点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勋:

东莞要从“增长机器”
向“幸福家园”转变

东莞“国际制造名城”的地区特色和形象已经获得高度的认同,其主要体现了东莞的经济角色,着重“生产”的层面。而“现代生态都市”则是关注“生态”和“生活”,体现了东莞寻求“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的发展新理念。

这既是对于以往发展模式的反思,更是体现了东莞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高度的新追求。

此举符合十八大精神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导向,也符合了当代世界城市发展从“增长机器”向“幸福家园”转变的潮流。在这样的定位下,东莞要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经济活力和国际性职能,另一方面要更多地关注生态建设和生活品质,实现“世界级经济、可持续生态、高品质生活”。东莞不仅是一个创造财富的城市,也是一个享受生活的城市。

东莞的传统发展模式具有自下而上、分散发展的特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统筹发展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以“全市”和“各镇”之间的“组团”(次区域)为重点,逐步促进市域统筹是一个合适的路径和策略。“组团”的统筹可以基于同类型一体化(如西北的水乡)、产业链连接(如西南的沿海)、大园区带动的产城融合(如松山湖和周边镇)等不同逻辑。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是实现空间统筹的重要路径。统筹并不是指单纯的集权,而是需要不同层次之间合理的事权分工。在这个过程中,规划编制和审批权的适度集中也是必要的。

东莞提出“小山小湖”的生态建设理念具有自然和宜人两个优点。东莞在日后的城市生态发展中要加强生态安全格局的维护,积极治理、修复环境,倡导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城市、生态化生活。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