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智慧应用 » 应用资讯 » 正文

成都经验 全国率先应用物联网于食品安全溯源管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4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浏览次数:1182
核心提示:记者在 10月22日成都举行的四川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场会上获悉,四川省加快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以制度规范建设为基础,确保统一全面追溯目标的实现。据了解,成都在全国率先实现物联网应用于食品安全溯源管理,积极探索实践的成都经验得到高度评价。
  • 应用领域:食品药品
记者在 10月22日成都举行的四川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场会上获悉,四川省加快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以制度规范建设为基础,确保统一全面追溯目标的实现。据了解,成都在全国率先实现物联网应用于食品安全溯源管理,积极探索实践的成都经验得到高度评价。

2009年 3月,一张绑定在生猪白条肉上,采集、记录生猪从养殖、屠宰到加工、销售、消费各个环节信息的电脑芯片在成都诞生,标志着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正式启动。成都也由此在全国率先实现将物联网技术大规模、全方位应用于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创新了生猪产品安全的监管模式,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溯源管理的理念,开始有序地在成都食品领域推广延伸。成都在全国率先推行了食品原材料来源及餐厨垃圾处理信息公示制度,以确保食品原材料的来源和餐厨垃圾的去向有源可溯,着力阻断“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渠道。

成都市坚持机制建设、信息支撑、综合施治、舆论引导并重,2008年底启动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2010年开始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基本实现生猪、蔬菜品种“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追溯管理工作的加强,不仅提升了政府监管能力,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而且增强了群众消费信心,形成了监管部门、市场主体、消费群体多方共治共赢格局。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层层传达到县乡基层和重点企业,逐条逐项消化吸收,使之转化为推进全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可遵循、可操作的具体举措。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姚义贤局长指出,成都市要在总结运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重点食品从种植养殖到餐桌的全链条可追溯监管。全省其他市(州)要在条件较好的区域,选择重点品种、重点企业先行先试,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努力在推广试点中不断完善先行经验,为追溯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提供决策参考。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主体要明确,技术要先行,标准要统一,确保建之能用。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在技术体系建成后,还要完善有关配套制度,推动追溯体系规范运行。追溯体系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防工程,是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做试点工作的“总操盘手”,靠前指挥、解决难题。

四川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表示,2010年,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以来,追溯产品已由绿色食品拓展到“三品一标”农产品,追溯方式实现由“纸质”到“电子”的跨越,率先在全国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主要优势农产品源头可追溯、质量可控制。目前有132个县的1610个产品加入追溯管理系统,使用追溯码8434万张,产品抽检合格率100%,接受网上查询105万次。以畜禽耳标、脚环为载体,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畜禽免疫标识和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年使用追溯标识7100余万套。今年1月1日,开通省级动物检疫信息平台,全面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电子联网出证。

据成都市副市长田蓉介绍,从2008年至今,成都先后实行了食品生产许可制度(QS)的27类食品和实行了检疫检验的6大类食用农产品、以及豆芽、豆腐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基本涵盖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品种。为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顺利实施,市农委组织在全市实施了蔬菜、水果和食用菌的产地准出,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证明》模版,印发了《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证明>管理规定》,在全市146个基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在全部基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统一建立了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的农残、兽残检测室,配备了农药、兽药等残留检测设备和电脑、打印机等专用设备,有效增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同时,还为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生产企业配备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在彭州市开展了村级检测室建设运行试点工作,为实施产地准出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保障了上市成都产农产品消费安全,为成都生产的农产品快速顺利进入销售和消费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0年10月,成都被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后,成都市立即启动试点工作,在原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基础上扩展建设了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到2011年底,全面完成试点工作各项任务,实现了肉类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其中,生猪追溯体系采用RFID溯源标签技术模式,通过建立覆盖生猪进厂、屠宰、检疫、检验及肉品出厂等关键环节的全程信息管理,以生猪产地检疫证明为生猪来源依据,以肉品交易凭证和绑定在猪腿上的RFID电子标签为流向依据,实现来源信息与流向信息的对接。

蔬菜追溯体系采用IC卡技术模式,通过在批发环节建立覆盖蔬菜进场登记、农残检测及交易等关键环节的全程信息管理,以蔬菜产地证明或检测合格证明为蔬菜来源依据,以蔬菜交易凭证、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为蔬菜流向依据,确保来源信息与流向信息相关联。

按照国家商务部“五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及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制定的18项食品溯源技术标准,成都建立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市级监管平台和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

市级监管平台上接中央和省级肉类蔬菜管理平台,下连流通节点子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基础信息、经营主体备案及信用档案库、流通节点追溯信息汇总、流通节点监控与考核管理、追溯管理决策预警、中央追溯管理平台接口以及涉及五个部门的监管子系统。

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分为:屠宰企业追溯子系统、批发市场追溯子系统、配送企业追溯子系统、零售市场追溯子系统、超市追溯子系统、团体采购追溯子系统及“产销对接”核心企业追溯子系统。

经过几年的努力,成都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覆盖点位11259个,其中生猪点位9991个,蔬菜点位1268个,初步实现生猪、蔬菜从流通到消费的信息化监管。其中:全市生猪追溯体系点位覆盖全市61家定点屠宰企业、2家猪肉批发交易市场、155家商场(超市)、268家品牌专卖店、8家外地生猪屠宰企业、70家猪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312家农贸市场、734家市场外门店、8381家餐饮单位,实现了生猪产品从屠宰场到餐桌全程覆盖、市域内外猪肉来源全面覆盖的信息化监管。全市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点位覆盖全市4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7家批零兼营的农产品二级批发市场,92家蔬菜制品生产加工企业、163家的标准化农贸市场、86家大型连锁超市和916家餐饮单位。

通过加快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成都市猪肉和蔬菜流通市场秩序全面规范,食品质量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从而大力促进了监管方式的重大转变,以及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

成都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管理和自律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参与食品安全工作,聘请了市县乡三级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协管员2.6万余名,并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通过构建联合宣传机制,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新闻报道、主题宣传,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晓度、参与度。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对食品安全工作和宣传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估,真实反映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定期召开食品安全新闻通气会,定期公布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发布消费警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晓度、参与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食品安全领域的重点隐患,成都先后开展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包括对畜禽屠宰、肉制品、水产品、婴幼儿配方乳粉、食用油、“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网络食品交易的专项整治和重点区域食品安全及豆腐豆芽市场准入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同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使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打击,确保成都市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和综合防控体系的日趋完善。

成都市创新食品安全工作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加快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技术改革试点工作,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探索建立流通领域肉菜追溯体系。不仅提升了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也是对产品质量市场监管能力的显著提振,更成为加快经济建设的有效举措和构架食品安全放心城的重要保障。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