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头版头条 » 正文

智慧城市的主体是“城市”而非“智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16  来源:国脉物联网  作者:杨学山  浏览次数:1834
核心提示:智慧地球、智慧中国、智慧城市从09年到现在,差不多五年时间,五年的时间从概念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思考、实际的建设,应该说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比如浙江智慧城市的十几项试点都有非常丰硕的成果。
  • 位置属性:头条一
智慧地球、智慧中国、智慧城市从09年到现在,差不多五年时间,五年的时间从概念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思考、实际的建设,应该说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比如浙江智慧城市的十几项试点都有非常丰硕的成果。

我相信接下来的两个问题,应该大家都理解:一是我们的实践和理论都有哪些问题?二是哪些问题是需要被高度关注?

第一个需要关注的是要把智慧城市回到城市本身,要从城市的角度去看智慧城市,而不是从智慧的角度去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这四个字的偏正结构一定要搞清楚,主结构和主体是城市而不是智慧,我们把主体放在智慧上,应该说是思维上的误区、设计上的误区。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的问题,是让城市的管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工作活动包括人能比原来好一些,而不是说我们不能跟原来的东西隔离开,也就是说智慧城管和每天早上清洁工三点五点开始的打扫不能隔离开,否则城市就不成城市了。

我说这句话意思就是,我们讲IT的时候不能认为不是IT 的东西就和我没有关系,偏偏是这种思考会让我们走向发展的误区。这是第一个,我们一定要回归到城市上去。

第二个我们一定要和各个城市的实际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诉求结合起来。我们常常讲需求,其实这个概念现在讲起来不太合适,之所以不太合适就是因为过去我们IT应用过程中的需求分析和我们今天在讲智慧城市的需求分析里面有本质的不同。也就是说,过去传统的信息系统,用信息化的需求分析方法来做智慧城市是方法论出了错误。因为我们传统的业务流程是用计算机来实现、信息系统实现,从这个角度去谈需求,而不是从城市的问题怎么解决,然后才说哪些是要信息系统,哪些要IT技术,哪些还需要什么,合着一起来解决,这些其实在讲同样的问题。

我们再讲融合发展,目前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认识论上、方法论上是没有融合的,这时我们看智慧城市做的好的,不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模式到模式、从模型到模型。这种气氛就是真正能够用上,不仅用上还能够找到其相应模式的实际发展。从概念、技术再到应用,三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在这样看的时候,同样一个东西在不同的地方,不能用一个模式去谈,尤其是立项,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共同的东西,甚至在框架模型上看起来一样,但是你到实践的时候,你就不能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比如宁波能做的事情佛山能不能做?近期看起来宁波跟佛山有很多地方很像,都是工业为主的城市,都有很好的经济基础。但是,是不是同样的模型和框架就能做同样的事情。所以我们智慧城市要往前看,更要往后看,看现实看实际。各个城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太一样,能支撑智慧城市的认识、技术水平、智慧基础,也包括市民的能力、市民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样。所以不管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要向下看、也要向回头看,这很重要,向上看和向前看提示你本质问题把握了没有,实际上就是城市的管理。如何把IT技术和城市结合起来使城市发展的更好、管理的更好、人生活的更好,这是本质问题。

所以我们出现偏差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技术,技术那么好可以做那么多东西为什么不做啊?这就是认识的误区,所以向前看不能只从技术的角度看。半个多世纪以来,主流一直是技术驱动,技术驱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和真理性,但是如果我们要把技术驱动这种真理性再往前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因为社会的发展,尤其当今技术创新驱动已成为主要的发展力量,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还是需要考虑要不要用技术,不能说有了这个技术去找什么样的应用,而是要想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来用什么样的技术。

我们既要看到技术的发展,更要看到一个城市的今天和明天。也就是说我们从市长的角度和市民的角度去向前看和向上看,而不是仅仅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去向上看和向前看。所以我们回到一点,就是智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在当前阶段的一个主要的标志性概念,而不是说把这四个字的主从关系颠倒起来。我们追求一个智能的城市,如果把一个城市变成两块,一块是智能的城市,IT支撑的城市,一块是非智能的城市,不是IT支撑的城市,那这个城市市长就没法当了,这个城市就不称其为城市。
 
关键词: 杨学山 智慧城市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