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首页推荐 » 正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 智慧淮南新篇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20  来源:中国智慧城市  浏览次数:1847
核心提示:淮南 1950 年依矿建市,是中国新型能源基地、华东工业粮仓、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辖一县六区,总面积 2596.4 平方公里,总人口 246 万。1984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 13 个“较大的市”之一,1990 年成为全国 37 个大城市之一,是安徽省两个拥有立法权的城市之一。全市工业化率 59%,城镇化率65%,居全省前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 多个百分点。
五彩淮南 文化悠长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北部,境内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有“五彩淮南”之称。

淮南北拥淮河,南依舜耕,文化底蕴厚重。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招贤纳士,著书立说,编纂了千古名篇——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淮南子》。刘安还令门客在八公山中修道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之药。炼丹不成,却将石膏误入豆浆之中,发明了华夏美食——豆腐。

推动“两化融合” 实现跨越式发展

淮南 1950 年依矿建市,是中国新型能源基地、华东工业粮仓、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辖一县六区,总面积 2596.4 平方公里,总人口 246 万。1984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 13 个“较大的市”之一,1990 年成为全国 37 个大城市之一,是安徽省两个拥有立法权的城市之一。全市工业化率 59%,城镇化率65%,居全省前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 多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淮南市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城市”建设,加快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以合淮同城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侧翼的“一主两翼”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学宜业”城市,在新的起点上加速崛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山南新城初具规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街区改造建设力度加大,城市特色日益显现;一批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住宅建设发展迅速,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市绿化、美化显著,城市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得到提升;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城市扩张建设的带动下,小城镇、乡村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大发展。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一是经济总体实力快速、显著增强。2013 年,淮南实现生产总值 819.4 亿元,增长 10%。全市财政总收入 170.1 亿元,增长 2.4%。固定资产投资804 亿元,增长 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1亿元,增长 13.8%;进出口总额 5.1 亿美元,增长4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900 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 8854 元,增长 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2.6%。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明显增强,为加快淮南市城市建设、实现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教育事业有序发展。2013 年,全市教育总投入 28 .6 亿元 , 完成了学前教育行动计划,42 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全市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4 所,省级示范学校 1 所,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92%,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达 99.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84.1%,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教育改革取得新成效等。科技事业稳步推进,取得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相继获批,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等称号。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快速推进;妇幼卫生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体系更加完善。资源环境保护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成效初步显现。社会秩序方面,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

三是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十一五”时期是淮南市工业化率提升较快的时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 2005 年的116.1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388 亿元,工业化率59%。第三产业增加值由 2005 年的 93.9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 162 亿元,增长明显。工业强市战略取得积极成效,一大批高端技术应用于煤电化等产业中,提高了效率,增强了效益。以煤矿机械为代表的其他产业在政策培育下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国有企业稳步发展,园区工业迅速崛起,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此期间,淮南市大力实施“云海战略”,信息化与工业化齐头并进,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与中国移动合作,投资建设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合作,投资建设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产业园;与国投新集合作,投资建设中国“煤基云”;与杭州市互动合作,探索建立“中国电子商务云”,辐射华东地区。

四是城市建设成绩显著,带动城乡发展作用明显。为进一步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山南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初步完成城市功能分区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街区改造建设力度加大,城市特色日益显现;一批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住宅建设发展迅速,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市绿化、美化显著,城市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得到提升;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城市扩张建设的带动下,小城镇、乡村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大发展。

五是民生得到有效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2013 年,全市民生支出 134.5 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 79.7%。民生工程取得新进展,投入资金 20.2 亿元,完成 35 项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 1.47 万套,基本建成 9700 套。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 5.1 亿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就业创业实现新突破,开创性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大学生就学就业“万人计划”,成功引进大学生 3000 余名。建立城乡创业园 18 家,城镇新增就业 4.8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 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 2.2 万人。社会保障得到新提升,各项社会保险参保 319.3 万人次。调整完善城镇医保、新农合政策,推进付费方式改革,建立大病保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 103.6%。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均提高 10% 以上。全市万元 GDP 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20% 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排放量完成预期目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7%,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93%。社会秩序方面,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全市初步形成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把握新的机遇 打造“智慧淮南”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时期。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以及技术发展和世界城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数量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也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力。

互联网的平台将会让一切互联互通,同时变得更加智能。依赖这种技术进步,城市的经营、组织以及交通、水、能源和通讯等基础设施都可以被重新定位,城市运行、市民生活、产业发展、政府管理和服务,都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进行全面的感知、智能的分析和有效集成,从而实现各种需求和相关活动最大程度的匹配,减少资源浪费,实现最优配置,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工作、休闲娱乐环境,并实现持续的繁荣。

对此,淮南市也清醒地意识到,建设智慧城市是淮南转型升级,建设宜居城市的重大机遇。淮南市有关领导在谈到智慧淮南建设的意义时指出:

首先,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实现政府转型,打造服务型政府。通过淮南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促进政务资源整合,实现高度共享,提供高效灵便地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升政府施政水平,优化政府服务功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降低政府运转成本,打造高效、透明、灵活、应变的智慧型、服务型的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其次,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实现城市安定有序,建设平安淮南。通过淮南智慧城市建设,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整合,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控制预防体系,能够构建覆盖广泛、反应灵敏的预警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进一步推动城市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有利于实现城市安定有序,构建平安淮南。

再次,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幸福淮南。通过淮南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养老、等基本民生服务,建设公共服务集成示范区,改善交通出行,丰富市民数字化生活,有助于解决衣、食、住、行等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构建幸福淮南,这也与淮南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民生大改善重要战略任务相符合。

最后,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带动淮南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强市。通过淮南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带动淮南产业发展,实现转型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增长的目的。淮南智慧城市建设将带动海量的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和智慧设备产业发展,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将吸引和聚集各类企业,形成完善的智慧产业链,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产生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型企业,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产业强市的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淮南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即围绕淮南市加速崛起全面转型的总体要求,以全面建设两型城市为主线,以富民强市发展需求为引领,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淮南市公共管理、城市服务和产业发展,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效率,提高公众智能化生活水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按照“基础先行,民生优先”的原则,以大力发展智慧产业为基础,以组织实施示范工程为手段,以科学构建智慧城市运行机制为保障,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推进淮南市快速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保证指导思想的有效落实,淮南市提出了以下基本原则:

顶层设计、有序推进。按照淮南市全面转型、富民强市的发展策略,从智慧城市整体出发,实施顶层设计,利用系统工程思想,统筹各领域智慧项目,规划功能齐全、结构清晰的智慧城市建设格局,采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集中建设一批核心业务应用系统,有计划、分重点、按步骤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聚焦淮南市在经济转型发展、民生改善保障、城市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政府主导下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汇聚社会智慧与资源,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形成社会广泛参与建设和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建设人人享有信息化成果的智慧城市。

创新发展、协同共享。面向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维等环节,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管理、应用、技术和集成创新。借助跨部门业务系统建设,以普及城市运行、市民生活、企业运营和政府服务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为重点,加快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交换,带动我市信息化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重点突破,安全高效。围绕业务规范、管理创新和新业务发展需求,统一淮南智慧城市建设标准,重要智慧应用为突破,采用先行先试方法,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建设,以试点示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强化信息安全,以安全促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按照顶层设计、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淮南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时空一体、城市生态系统理念,智慧淮南计划分为五年期和十年期两个阶段分步实施,力争通过十年时间,将淮南打造成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先进、社会就业充分、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华东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以及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典范城市。

淮南智慧城市五年发展目标为:到 2015 年,形成基础网络发达、基础设施集约建设、信息资源分共享、信息安全体系充分保障、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信息化整体格局,智能交通、绿色城市等智慧民生应用得到普遍应用,城市功能、运作效率和城市品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线化、可视化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主要方式,淮南智慧城市建设初具规模。

其具体目标为:支撑淮南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有效支撑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物联和有效整合;一批面向社会管理、公共安全、交通、城管、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物价、法院、社区和商务等重点领域的智慧应用基本建成,数据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显著增强,淮南城市的规划发展能力、公共设施水平、公共服务能力、新兴业态活力大幅提升;优势产业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智慧新兴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基本构建完成现代化智慧产业体系,形成自主创新带动发展的增长模式,培育形成全球重要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全国领先的创新产业区;与智慧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具备全面、完善的保障能力。

淮南智慧城市十年发展目标为:到 2020 年,通过技术支撑、业务创新、应用带动、观念转变、制度保障、产业推动,打造精确的全景化城市态势感知能力、精细的网格化城市社会管理能力、精准的一体化城市运行指控能力、精心的全程化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与精良的智慧化城市产业创新能力,淮南智慧城市基本建成。

其具体目标为:建立完成一个集应急指挥、行政管理、社会民生、公众服务等综合信息为一体的智能化协同信息系统;智慧基础设施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一批独具特色的智慧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产生示范样板效应;智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有效引领和带动城市经济转型和提升;政府行政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促进高效透明、无缝服务的政府建设,达成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实现政府、企业、市民之间的有机融合、动态和谐。
 
关键词: 智慧淮南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