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城市|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试点城市 » 正文

南京云计算前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5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浏览次数:2112
核心提示:2013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增速远超国际水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环境不断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规范我国数据中心,特别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
2013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增速远超国际水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环境不断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规范我国数据中心,特别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

2013年,我国累计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云计算战略规划、行动方案或实施工程。广东省制定《广东省云计算发展规划(2013—2020年)》,厦门市印发《闽台云计算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3—2020年)》,天津提出重点发展“六云”(云感知、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方案、云灾备)产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率先开展云计算建设的城市经过3年的前期探索,已在技术、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将进入产业攻坚阶段,加速关键技术突破,推进云计算在各行业、各领域应用。同时,一批二、三线城市也启动云计算发展计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行业应用,我国云计算布局正在展开。

随着云计算产品服务不断创新、应用加速落地,企业和个人用户数迅猛增长。亚马逊、IBM、微软等跨国企业的公有云服务纷纷抢夺我国市场。微软云服务Azure在上线半个月内就获得金蝶软件、观致汽车、人人网、PPTV和蓝汛通信等本土客户,观致汽车将其QorosQloud业务除移动客户端以外的所有开发、测试工作都放在Windows Azure云端完成。国内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华为、中兴、用友等传统软硬件企业,以及其他云服务提供商继续开拓云计算领域,国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百度、腾讯、奇虎等企业的云服务平台用户均已超过1亿,阿里和金蝶云服务支持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70万家。

发展契机

自云计算概念引入以来,在国内一直处于技术发展和概念推广期。综合各方面的判断,“十三五”时期,云计算产业将进入成熟发展期,云计算市场和产业规模将高速增长。具体表现为:

云计算市场需求趋旺。首先,我国网民数已突破6亿,他们所产生的庞大数据量和对信息实时交互、存储的需求,将推动公共云计算获得更大的发展。包括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在内的越来越多地企业都开始进军公共云计算领域;其次,大型企业对于私有云计算平台的建设热情高涨,其数据中心更多的采用虚拟化技术和自动化管理软件;再次,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这些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云计算模式降低了信息化管理成本,这也是云计算市场强有力的增长点。

云计算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各地从产业、区域市场及市场参与者类型出发,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措施,选择产业链中有影响力的产业环节作为发展重点,构建示范性应用。对于IT资源过剩的地区进行资源整合,对于IT资源不足的地区进行新建扩建,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风险逐步降低,产业布局将日趋合理。

云计算相关标准不断完善。一方面,跨国公司主导了云计算国际标准的制定。国内企业和机构通过开展云计算标准的交流和研讨,必将有更多企业和机构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由于大力倡导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有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云计算国家标准体系正逐步建立。

云计算应用需求成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出发点。为避免网络成为云计算发展的瓶颈,各地会充分考虑云计算应用需求,重点解决网络速度和可靠性问题。同时,将整合自动化、虚拟化、安全以及绿色节能等技术,统筹规划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布局和建设,为云计算市场提供有力保障。

云计算关键技术不断突破。首先,依托国家实验室、产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大型企业可以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研发机构,承担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任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次,各地设立的科技专项和产业基金,将更好地支撑云计算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再次,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利用开源等技术条件,引进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理念并二次创新,增强本土企业在云计算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云计算法规日益健全。我国将不断完善和制定法律法规,保护网络数据、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在行业管理制度建立方面,云安全、云可靠性和市场准入机制将进一步细化,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基础资源情况、运维能力、安全资质、信用水平等各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通过制度和标准,确保云服务提供商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

行业影响

对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影响。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企业无需再购买繁杂的IT 设备,只需要通过互联网远程应用等软件,就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在使用费用上,用户只需每月支付一定的租金。就可以租用这些软件和服务,服务功能还会不断增加。降低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当企业把应用程序部署到“云”中时,可扩展性和基础设施等问题也就转移给了云服务提供商。企业需求可以得到快速回应,在企业定制好需求以后,云服务商会选择相应的成熟模块,快速地部署实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将会提升,应用云计算以后,中小企业只需支付非常低的租金就可以使用与大中型企业相当的资源。

对软件业和电子商务的影响。云计算给传统软件产业带来根本性变化。云计算将省略传统软件复杂的购买和安装程序,其所有应用和许可都可以随时购买生效,并通过网络完成软件服务等应用,无需占用本地过多的资源。同时,云计算也打破了绑定在某一个单独机器上的对软件应用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所有应用需要的计算能力、存储、带宽、电力等都由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将助推电子商务的发展,云计算的应用降低了企业电子商务的运营成本,电子商务系统以及后台的维护支持等任务将由云计算运营商承担。

对互联网服务业的影响。更多资源将从用户端走向“云”端,互联网的“端到端”理念面临巨大挑战。互联网将提供更多层次的服务;云计算应用后,用户软件的购买、维护和升级等工作都由云计算运营商去完成。软件厂商会因此而将各类业务转移至云计算平台,建有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营商将有偿提供计算及存储资源服务。服务成本将明显降低,通过云技术,将多个低端服务器组合成集群,就可以实现与大型服务器相同的功能,而商业成本将大大降低。联网监管模式将随之转变,云计算的出现打破了地域的概念,资源的跨地域存储与本地化监管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对此,互联网监管必须在不同地域之间做好资源存储、资源共享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协调工作。

南京对策

明确云计算产业发展思路。首先,应加强关于云计算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的研究,提出我市云计算应用和云计算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确定云计算发展不同阶段的战略步骤;其次,研究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国内城市、各大企业探索云计算应用的经验和做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十三五”市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规划和行动指南,为云计算应用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预期和政策环境。

按照云计算应用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提高互联网带宽、网速和安全性。“十三五”将是云计算产业的成熟发展期,此阶段的特征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这必将对网络速度和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下一代宽带互联网的建设,评估云计算发展带来的网络带宽和可靠性要求,力求布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时以满足云计算应用需求为前提。其次,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时,应统筹考虑全市统一的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整合虚拟化、自动化、广域数据加速、安全以及绿色节能的新一代数据中心,为云计算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全市的电信运营商和大型电商应逐步开放云计算服务,同时注意区域布局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多措并举确保“云安全”。首先,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制定云计算安全规范,明确各方责任。明确云服务提供商与用户的责任和义务,并以安全规范为指导确定云服务的合同范本。用户与服务商签订协议,具体规定详细的责任条款及承担的后果。其次,建立云计算安全审计制度。应建立审计标准和制度,定期对云服务提供商进行安全评估,以提高服务商内部操作的透明度,保证其可靠性。审计目的在于通过第三方验证来确保、促使云服务供应商对客户数据提供保护。对审计的结果应该予以公示,不符合审计标准的厂商应停业整顿。再次,支持本地云计算企业的发展。目前,大型跨国公司仍然掌握着云计算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制造能力。出于国家安全的长远考虑,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广泛利用开源等产业技术条件,建立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在实现技术自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在核心环节,扶持具备关键技术能力与产业优势的企业,发挥积极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可以考虑以产业环节的骨干企业为主体,建立南京地区云计算产业联盟,通过上下游产业的相互协调、相互带动,提高本市云计算厂商的制造和服务能力。

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依托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加强对云计算相关的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关键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建立云计算的国家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承担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的任务,并向产业界扩散。鼓励有条件的软件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研发机构,从事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究。鼓励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云计算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商业化使用的基础上,逐步掌握云计算领域的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同步创新。

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位于南京江宁开发区的曙光云计算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投资约为1亿元,计算规模达到50万亿次/秒,存储规模达到200T,同步进行的二期“南京云计算中心”的计算规模将提升至300万亿次/秒,存储规模达到500T,并且3年内云计算中心计算规模将扩展至千万亿次/秒,存储达到1P。全市要以云计算产业基地、中科院数据云东南节点暨江宁开发区云数据中心等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云计算国际标准研讨交流,争取与国际机构对等交流,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同时,大力提倡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制定,在云计算的国家标准体系赢得话语权。

适时建立政府“云”,引领和带动云计算发展。借鉴先进城市推进云平台建设的经验,在政务数据中心基础上启动全市政府云平台的建设。可先以某一公共服务为试点,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云平台。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探索云计算应用经验,为云计算产业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可以考虑整合各部门信息基础设施,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府“内部云”,使信息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实现内部共享。“内部云”的建设将有助于降低电子政务成本,节约财政支出,通过统一的设备升级和安全管理,提高政府内部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 南京 云计算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