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快讯|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琼海:城镇化中守望最纯的乡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5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1397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举措,琼海依托热带高效农业发展好、生态保护好、田园风光好的资源,把全市划分为“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热带滨海国家农业公园”和“万泉河国家农业公园”等3个大片区,总面积近15万亩,涉及农村人口10余万人。

走进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由仿生树干组成的大门,面前是一片精致打造的小花圃,竹栏篱笆内尽是绿草鲜花。沿着花坛小径再往前走,就来到一个用实木搭建的观景台。凭栏远眺,眼前是开阔的田野,分割整齐的田块中,品种各异的葱绿瓜菜旺盛生长,点缀其间的荷田里,嫩荷随风摇曳。田间道路整齐悠长向远方延伸,路上有三五成群的游客,或骑车慢行,或休闲漫步,也有在池塘旁凝神垂钓的,还有在提着篮子采摘瓜菜的,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美景,真是一座天然而别致的大公园。

琼海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使用作为提升国家农业公园品味的重要措施来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推广良种良苗,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农产品品牌打造、基地带动和企业营销等方式,打造了“中国胡椒之乡”、“中国珍珠番石榴之乡”、“中国火龙果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莲雾之乡”五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品牌。还以此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已成立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连结农户3.95万户,种植面积6.5万亩,带动农民增收8124万元。

礼都片区是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核心区域的一个示范点,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兰花基地、草莓基地、莲藕基地、大棚蔬菜基地、槟榔园景观区、龙庄湖水生植物观赏区、垂钓区等等,发展特色农业。礼都村利群兰花合作社由村民李昭鑫带领6户农民社员组成,2012年底建起兰花大棚,现已有商品花出售,10枝一把,每把35元。“每亩种兰花9000株,每株一年平均可开花1.5枝,亩产值达5万元,亩纯收入可达3万多元。”合作社技术员郑淑娜说,得益于国家农业公园开园,游客增多加上网上直销,销售基本没有问题。

“不改变农民的土地产权,鼓励农民就地实现生产方式转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他们从城镇化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在此基础上,按照市场的法则,在农村引入新业态,引导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发展,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体验乡村生活。”这就是符宣朝向记者讲述的国家农业公园的发展理念。

在多文村村口的灰瓦白墙上,醒目的“孝悌诚信,礼义廉耻”隶书大字,彰显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而村头“三哥客栈”、“福嫂厨房”、“通秀乡妹”、“柏记老厨”一连串新开张的农家乐餐饮店的醒目招牌,给这个平静而古老的村庄注入了商业气息和新鲜活力。

村民黎文福是农家乐餐馆福嫂厨房的老板兼掌厨。他告诉记者,开这个餐馆基本不用投资,客人少就在自己家里就餐,多了就在门口的大榕树下摆开桌子。老婆和孩子当帮手,不用另雇服务员,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加上自产的有机农产品,特色风味加优惠价格是最好的招牌。他满心欢喜地说,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20天就挣了两万多元。

琼海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激活了农村第三产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回归,让农民在家门口既能实现就业又可享受合家团聚的天伦之乐。王英才、王英武兄弟俩,是龙寿洋上埇村人,原来在深圳打工,现在景区游客调度中心开电瓶车,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他们说虽然比深圳挣的少一些,但在家乡打工,不用租房,回家吃饭,开支少了很多,更能照顾老小,比在异乡强多了。

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把农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通过铺面经营、土地出租、打工、种植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增收速度明显加快。2013年,琼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56元,比海南全省平均水平高出956元。

经验二:国家农业公园是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种全新业态。琼海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以及现代高效农业,充分挖掘具有热带农业特色的乡村旅游潜力,按照“一片果园就是一个景区,把农庄当景点建,把农业基地当公园办”的模式,把创建国家农业公园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旅游业的理念和营销手段来包装和充实农业,打造一个具有现代农业产业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城镇化乡村综合载体。鼓励农民开办家庭农庄、采摘园、渔家乐,发展新型体验式农业庄园,让农民直接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农民既是股东,也是员工,享受乡村旅游带来的双重福利,实现就地就业、增收致富。

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一镇一风情

——作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将全市12个小镇打造成为传承本地文化、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充分挖掘各镇资源禀赋,扩宽创业和就业空间,让当地百姓实现就地城镇化、就地市民化、就地现代化。

如果说琼海的国家农业公园建设是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基础,美了乡村,富了农民;那特色风情小镇建设就是琼海新一轮城镇化经济增长的龙头和引擎,强了镇墟,利了政府。   

琼海以万泉河为主线,将两岸12个镇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平台和抓手,一批特色风情小镇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强,外来消费不断增加,成为农村转型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并以充足的内驱力保证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千年渔港小镇潭门的风情小镇建设是最鲜活的范例。

潭门镇原本只是一个靠捕捞为生的小镇,历经艰险的远洋捕捞也只能让渔民维持温饱。随着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从农村向镇墟推进,这个平淡无奇的渔港小镇吸引了7000多名外出打工人员回流就业。去年,小镇从业者达1.5万人,200多家加工厂创造了近30亿元的产值,潭门实现了从渔业小镇到以纪念品加工业为支撑的旅游小镇的华丽转身。人均收入增加4000多元,农民增收幅度达到13%,全省排名第一。

 
关键词: 城镇化 发展经验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