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快讯|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山西:绘就新型城镇化大美蓝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29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1593
核心提示:2014年,对于市域城镇化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又提出新构想:今后,我省城镇化将按照以人为本、提升质量的要求,紧紧围绕“一核一圈三群”总体布局,以太原晋中同城化为牵引,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龙头,以上党城镇群、“孝汾平介灵”城镇群、临汾百里汾河经济带等为先行,着力发展“大县城”,加快建设小城镇,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资源型均等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产业发展集群化、资源环境集约化,大力推动全省新型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围绕“五新”做文章,走出一条具有资源型地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百多年前,对于城镇化发展,马克思曾深刻提出: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此观点让二战后的日本受益匪浅,仅30年时间,城市化水平从30%提高到70%,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城镇化建设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工立项,全国32个城市群建设路线图浮现。到2030年,32个城市群将建设成熟,城市群人口将达8亿,城市带人口将达12亿。

确定大框架、实施大战略、推进大部署、构建大交通、发展大产业……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山西也快马扬鞭、只争朝夕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围绕“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互促互动。

事实上,对于发展城镇化,山西早已先行先试。2010年,省委书记袁纯清曾对市域城镇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11年,我省正式提出建设“一核一圈三群”的城市框架,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大县城为重点构建城镇群。

四年的建设期,转瞬即逝。“一核一圈三群”的规划却在山西版图上越来越清晰。一个以太原都市群为核心,大同、朔州城镇群,吕梁、阳泉、临汾、运城城镇群和长治、晋城城镇群组成的头朝京津、脚跨中原、手牵东西的“人”字形的壮阔画卷,正在3000多万山西人民眼前徐徐展开。

山西交出了令人欣喜的答卷,但却仍不满足于此。

2014年,对于市域城镇化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又提出新构想:今后,我省城镇化将按照以人为本、提升质量的要求,紧紧围绕“一核一圈三群”总体布局,以太原晋中同城化为牵引,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龙头,以上党城镇群、“孝汾平介灵”城镇群、临汾百里汾河经济带等为先行,着力发展“大县城”,加快建设小城镇,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资源型均等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产业发展集群化、资源环境集约化,大力推动全省新型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围绕“五新”做文章,走出一条具有资源型地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新”:以人为本,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顾名思义,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进程。

那么,作为城镇化建设中的主角“人”,究竟该到哪里去?如何让这些“人”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对此,中央曾指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需要制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差别化落户政策,推进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培育适合不同群体就业的城镇产业体系,使进城农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与城里人享有同等待遇。

这与我省“五新”城镇化中的一“新”: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的提法不谋而合。

2013年,我省城镇化率达52.56%,高于全国1.36个百分点。尽管如此,户籍城镇化仍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仍有600多万农民有市民之名而无市民之实。破除横亘在农民面前的“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成为当务之急。

省住建厅规划处副处长李艳萍告诉记者,县城相对于大中城市,农民进城门槛和成本更低,文化认同感更近,而相对于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能力更强,投入产出综合效益更高。由此,“就地城镇化”以大县城和重点镇为载体,把发展大县城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努力使其成为吸纳农业人口转移的主阵地。同时,选择一批基础好的县城作为试点,给予重点扶持,完善城市功能,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率先发展成为15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小城市,提高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能力。

以长治市为例,全市范围推行以稳定居住、稳定职业、稳定经济来源“三个稳定”为条件的落户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并可纳入保障房体系,参加城镇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子女就近读城市学校,享受免费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以及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就业补助等,为农民转市民吃上了“定心丸”。

推进600多万进城务工农民、270万城中村居民、170万采煤沉陷区群众的市民化上,确保农民转移人口进得去、住得下、有就业,真正融入城镇。这是我省新型城镇化目标之一。

“二新”:丰满“人”字形布局,使“一核一圈三群”更具活力

太原都市区和都市圈、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在山西版图上犹如一个昂首阔步前行的“人”。如今,这个“人”字形框架不仅日渐立体丰满,且加快建设步伐。

2011年,我省打造“一核一圈三群”大幕开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打造的一小时交通圈的恢弘蓝图渐渐呈现。

在这幅饱蘸经典笔墨的画卷中: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阳盂平”、“忻定原”、“离柳中”、“孝汾平介灵”为外围组群,推动太原都市圈交通一体,航空、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和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均加快建设步伐。

“按照‘二新’提法:要继续让‘一核’更加坚实、‘一圈’更加完备、‘三群’更加丰满,让‘大县城’更具规模、重点镇更具特色、资源型城镇更快转型。”省住建厅规划处副处长李艳萍表示,这几年,我省把城镇群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进一步统筹人口集聚、产业集群和区域基础设施布局,不断提升城镇群的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发展极核和引擎拉动作用。以山西科技创新城和太原晋中同城化、大同都市区、临汾百里汾河城镇带、长治上党城镇群为主要支点,以建立跨区域城市间协调发展机制为抓手,稳步推进道路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和共建共享,太原都市圈、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作为太原都市圈中“一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圈”重要板块的晋中市,也加快推进太榆科技创新城、北部新城等“两城四区”建设,5条道路修建至太原交界,供水、供气、供热也与太原对接……一大批同城化标志性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拉近时空距离,让太原、晋中融为一体。

 
关键词: 山西 新型城镇化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