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快讯|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园区快讯 » 正文

高新区云规划与建设策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05  来源:赛迪顾问  浏览次数:2145
核心提示:2010年以来,受技术趋势和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各地纷纷制定云计算发展计划,并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新区云规划中存在诸如投资过热、重复建设、运营效率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问题是:当地是否有必要建设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选择什么样的运营方式?数据中心建成后能否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支撑其运营?
2010年以来,受技术趋势和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各地纷纷制定云计算发展计划,并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新区云规划中存在诸如投资过热、重复建设、运营效率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问题是:当地是否有必要建设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选择什么样的运营方式?数据中心建成后能否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支撑其运营?

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

对于是否有必要建设数据中心的问题,应该因地制宜,综合考察地区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

首先,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收效期较长的工程。国内中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投资一般在亿元以上,投资回收期在5-10年左右,国内数据中心的PUE值大多集中在2.0以上,也就是说数据中心运营的最初几年是不能收回成本的。数据中心在运营中,电费所占成本的比例较高,而且总耗电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散热和其他损耗,因此,在高新区进行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时应立足本地区自然和气候条件,对于年均气温在25℃及以上地区建设数据中心要慎之又慎,全面评估数据中心的散热效能,否则能耗将成为日后的一大难题;同时,对于处在地震带及附近的地区,也不推荐建设永久性大型数据中心。

其次,当地的经济承载力能否接受一个投资几亿元的大型项目在短期内难以形成直接效益这样一个事实,是各地政府以及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主体在进行园区云规划中必须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之一。此外,园区的云规划应立足当地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因为一个以传统农业或手工业为产业支柱、电力和网络带宽资源紧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不适合建设数据中心的。

以企业为主体,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对于数据中心的运营,应该采用以企业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高新区在进行云规划发展模式选择时应尽量避免政府完全主导模式,在云规划阶段应及时与意向投资企业协商在数据中心建设阶段是由企业独资还是由政企共建,而后续的运营管理工作原则上应尽量交由企业承担,政府在税收、土地、能源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如果运营管理方面政府入股采用股份制企业的模式则应充分考虑运营风险,全面评估数据中心的盈利情况,审慎做出决策。

此外,在数据中心用电等方面政府可依靠税收进行反补。以西南某地建设数据中心为例,税收可来自数据中心运营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以及当地电力企业的增值税,如果政府全额拿出这部分税收补贴电价,那么补贴部分将超过当地峰值电价的1/3,而数据中心运营的最初3年平均每年可从电价补贴中节省电费2000多万元,这对企业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实现了政府和企业的双赢。

合理规划产业发展路径

对于数据中心建成后能否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支撑其运营的问题,云规划阶段应对本地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全面评估本地能源、周边产业转移需求,合理规划数据中心规模和高新区产业发展路径。

首先,对园区企业做云服务需求的摸底调查。弄清楚园区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规模、哪些企业愿意使用云服务平台业务、企业对哪些云平台服务业务感兴趣等,这些调研将有助于确定园区的数据中心规模及业务范围。以西部省会城市某园区云服务平台规划为例,园区有各类企业9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企业数量130多家,其余均为中小企业,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尽管园区内企业数量众多,但真正对云服务业务感兴趣、有实际需求的企业数量在5%-10%之间;另外,中小企业每年的信息化投入规模大多集中在20万元以下,规模以上企业大多集中在100万元左右。结合调研结果园区的数据中心投资规模就可以量体裁衣。

其次,开拓满足园区业务需求的业务。调研发现,目前一部分规模以上企业迫切需要的并不是公有云平台,因为他们自身实力雄厚,已经有开始搭建私有云平台的计划和预算。对于这样的企业,园区的云规划应该考虑开展企业私有云解决方案服务,一方面可以实现云服务业务的增值化,提高业务收入,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规模以上企业的实际需要。经过进一步测算表明,园区数据中心建设的总投入在6000万元左右,在政府不提供相关扶持政策的条件下大概需要8-9年左右收回投资,由此可见数据中心的盈利能力并非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强。

第三,对照产业链环节梳理园区发展方向。从国内云计算产业空间布局来看,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云平台和软件产业大多集聚在地区中心城市;运行支撑业务则集中在如曙光、浪潮等国内几大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国内大多数园区的云规划则侧重于应用服务层的规划。弄清楚以上的产业链布局特点就可以从产业链全景图的高度审视本地云计算产业发展情况,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和代表性企业,对号入座地分析重点产业链环节,弄清园区周边产业转移趋势和集聚效应,有针对性地筛选园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确定园区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四,要做好云计算产业对标城市分析。从省内外对标园区的分析中找出园区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以云计算产业链全景图为对照,对本地云计算产业的产业链特征进行重点剖析,厘清重点细分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分析总结,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对于园区的优势细分行业应突出重点,充分发挥产业和人才洼地效应,以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进一步拉开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对于园区的劣势细分行业,应明确其在云计算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产业拉动作用,集中力量发展拉动作用明显的细分行业,瞄准高端,整合资源,通过引进方式重点突破几大领域,弥补短板。

此外,园区还应及时把握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沿,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动态。适时地抓住先机,抢位发展诸如大数据、数据决策与分析等依托数据中心的高附加值服务,摆脱目前各地数据中心服务千篇一律的状况,创新数据中心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优化产业结构。

综上所述,高新区云规划要基于科学的调研和评估,最重要的原则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基础,通过调研、对号入座、筛选、比较、分析等大量的研究工作选择园区应优先发展的细分行业和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