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城市|服务资讯|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试点城市 » 正文

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的杭州样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1499
除了加强顶层设计和创建杭州模式,还善于进行创新,这个可算杭州信息化建设的第三大法宝。杭州市环保局提出了建设移动执法系统和污染源一源一档,建议对污染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2011年,杭州市的移动环保执法系统已经全部建设完毕,现在执法人员还配备了移动执法箱,移动执法需要的摄像机、文件、打印机都在箱子里,执法人员只需带上这套“装备”,即可现场完成所有的执法流程。

建系统、建平台的目的是为了应用,那么如何保证其开花结果呢?这就要靠第四大法宝——“一把手”工程。

为了推动环境综合信息平台的应用,实现办公自动化,杭州市环保局领导牵头,使用电子办公,要求一切文件的请示、签发、公示都通过平台进行。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共享。

除了“一把手”推动外,杭州市环保局创立了外部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系统和平台的应用。比如为推广权力阳光系统,杭州市环境监察室对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这种外部监督为系统和平台的应用和维护提供了长效机制。

从靠人力到靠信息化 管理模式如何创新?

以信息化助推环保,这里的助推不仅是助推相关环保业务,更要求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往环保领域的管理模式大多以人为基础,解决问题主要靠增加人手。但是随着环保任务的加重、压力的增大,仅靠人力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对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控、对所有企业档案的全方位掌控,这些是人力所不能及的。

而这些恰恰是信息化手段所擅长的,那么,杭州市环保局如何靠信息化手段改变管理模式呢?

以往,环境监察极大地依赖人力,需要工作人员去现场监察,去现场掌握排污证据。但执法人员往往苦于没有确切证据,而无法对排污企业进行处罚。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环境各要素的实时监控,并且可以实时传输,如有违法行为,可以立即对排污企业进行执法。这极大改变了以前靠“人眼”执法的管理模式,以平台和系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不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极大地解放了人力。

不仅如此,以往企业排污等详细情况、工作岗位内容主要靠“传帮带”(即人传人)的方式进行传递,因为这些信息都是被个人所掌握。这就面临着如果出现轮岗、换岗等情况,工作一时间可能会面临生疏甚至“瘫痪”,而信息化手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无论人员如何轮岗换,只要参阅相关业务系统和应用,马上就可以掌握工作内容,使工作具有连贯性。

目前,随着系统、平台和应用的建成与推广,杭州环保工作的新机制已经初见成效。比如,杭州市所有的环保工作人员都在环境综合信息平台工作,已经全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文件的下发、批示都是通过网络和平台直接进行,工作效率得以有效提高。

智慧环保 现实与智慧靠什么联接?

杭州环境信息化建设从2003年起步,2008年进入系统规划建设阶段,2013年作为杭州建设智慧城市十大工程之一——智慧环保开始投入建设。起步早、基础扎实,这是否意味着杭州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已经达到了智慧的标准?但杭州市环保局认为他们现在才刚刚站到智慧环保的起跑线,目前只完成了原始数据的积累,与数据支撑决策还有距离。

智慧环保有4个层面: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决策层,比如在感知层面上,虽然杭州市环保局已经建设了强大的监控一体化体系,但是面对瞬息变化的环境要素,监测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对监测精度和监测种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要素的全面感知是非常巨大的工程。比如化工园区厂界监管、工业集中地污染源监管、VOC回收治理,这些都是未来感知网络需要触及的环境要素。

经过5年的积累,杭州市环保局已经具备了建设智慧环保的基础,智慧环保的图景已经开始显现,未来的工作重点就是建设12369智慧环保体系。 “1”是以一个云平台为核心,通过云平台实现硬件虚拟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一体化;“2”是两大门户为触角,以杭州环保业务人员和领导为主要对象的综合应用门户和以社会大众、排污企业及媒体为对象的公众服务门户;“3”是以环境感知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及运维保障体系三大体系为依托;“6”代表以监测监控、环境管理、行政执法、政务协同、公共服务、决策支持六大内容为应用;从而完成九项重点工程。

明确了智慧环保建设框架和实施方案的同时,杭州市智慧环保建设也面临着困扰。首先从事数据分析和挖掘的专门人才非常欠缺,使得大数据挖掘工作面临极大困难;其次由于环境信息化整体水平的限制,数据分析模型、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哪些数据、分析的标准等都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些数据如何为预测预报以及决策分析服务,公众、管理者、决策者、研究者需要的数据有什么不同,如何进行分析等,杭州环保局还没有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这将是他们下一步攻关的重点。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