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以来,记者深入城乡建设一线采访,耳闻目睹桂林城乡发展的勃勃生机。临桂六塘、灵川大圩 、永福苏桥、资源中峰、阳朔兴坪等城镇化示范乡镇,通过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文化、商贸、农产品加工、安居等产业,已使一批又一批农民离开农村,在城镇实现了创业梦、市民梦和安居梦,促进了桂林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强势打造了一批经济强镇、产业强镇、旅游强镇、特色强镇,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
在这组报道即将完成的时候,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桂林市初步绘就了2014—2020年的新型城镇化蓝图,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加速启动,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承载了更多新期待。
走桂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确定的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桂林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把中心城市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支撑,把实施大县城战略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节点,着力打造特色城镇群,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桂林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尝试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聚集相统一。
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工程质量管理,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紧凑发展,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模式。
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54%,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30万人。分解目标是:新增6城区常住人口约25万人,促进各小城市、县城新增常住人口约25万人,引导各重点镇、大农镇落户人口约25万人。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力争今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5%,2015年达到50%,2020年达到60%。把全州、荔浦县城建成区打造成2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其他县城建成区人口要达到10万人以上;力争打造一批建成区人口10万人以上的重点镇,向特色小城市转型;力争每个小城镇建成区人口达到1万人。
到2020年,桂林市的城镇土地利用率明显提高,实现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万人/平方公里,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结构;城镇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成比较完善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发展差距缩小。
五大措施确保新型城镇化目标实现
实现桂林城镇化的远景目标,桂林市未来将重点抓好落实以下五大措施:一是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着力提升规划水平和规划覆盖率;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再掀旅游胜地建设新高潮;三是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提升城市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着力推动产城互动,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五是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最大潜力所在,是桂林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去年以来,全市各级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按照“加快建设新城,着力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的总要求,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抓手,提速推进城建重点工程,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心城区布局框架全面展开,新区建设形象凸显,老城疏解改造提升进一步加快,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县城老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力度大、效果好,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今后,桂林市将着力推动产城互动,实现产城融合,继续抓好加快实现工业转型升级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把园区作为产城融合的重要载体、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6个方面的工作。
加大项目投资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目前,桂林市正在扎实开展以临桂新区、老城疏解改造提升和各县新区建设以及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书记工程”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机制、落实责任、明确项目、争取政策、强化措施,强力推进胜地建设再掀新高潮,确保今年实施旅游胜地建设项目495项,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
桂林市将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加快建立城市中心区“大公交”体系,建设完善城市快速路网,大幅提升城际交通通达能力。协调推进贵广铁路(桂林段)建设,加快桂林西客站、西站东路及站前广场建设,构建与高铁车站的无缝驳接交通系统,做好铁路桂林动车所项目前期工作;续建资源至兴安等4条高速公路,力争灌阳至全州、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桂林段)主体竣工;协调推进两江国际机场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磨盘山客运港等西江黄金水道项目建设。完善市区路网结构。围绕实施“北通、南畅、东拓、西联”战略,全力推进桂阳公路提升改造,加快推进福利路二期、西二环北辰立交、灵川西环路、雁山科教组团中心环路建设,实现南北大通道的全线立体对接;强力推进万福东路、龙门大桥、中隐路西延长线、西二环延长线、芳香东路等项目建设,打造老城和新区东西连接的快速通道;强力推进临桂新区新中北路、万南路、环西路桥等20项道路桥梁项目建设,实现新区纵横路网全面连接贯通;建立老城通往临桂、灵川的城市大公交体系,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山是城之脉,水是城之灵,文是城之韵,人是城之本。”桂林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将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做山水文章,打生态品牌,建和谐宜居城市。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令人期待
广西师范大学覃德清教授表示:“城镇化不是越来越多的钢筋水泥充塞在桂林的清山秀水间,而是滋养民族生命之资的山水田园焕发盎然生机。桂林的美好未来依托于和谐的人地关系,若是能够让身体忙忙碌碌、心灵盲昧不明的‘异化人类’徜徉桂林美景间,从中找到解脱的路径,实现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使人的心灵得到安慰,让人的精神安详,实现心灵的幸福,那么,桂林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桂林市经济学学会副会长、桂林理工大学秦立公教授说:“城镇化是桂林空间等资源进一步有效配置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源泉,也是衡量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化创造的供给需要城镇化提供相应的需求支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四同步’的新型城镇化强调人本关怀,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为此,城镇化发展的哲学假定尤为重要。桂林城镇化最终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解决桂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系统成本和效率的平衡问题,以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支撑的城镇化需要力避仅仅关注物理空间规模型的成本优势模式,而充分关注新型信息化和工业化等关联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实现网式集成型的城乡一体化。”
“从桂林新型城镇化规划蓝图上,我们期待建设更多的安居工程,有计划地多建设一些适合进城农民工居住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以让农民工既能在城镇实现就业,又有住房安居,实现真正的城镇居民梦。”在桂林打工10年、想在桂林买一套经济适用房的农民工刘有斌说出了自己的期盼。
在市区一民营企业实习的来自桂林农村的大学生文雄认为,桂林实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目标,给他们这样想在城镇创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希望。他认为,桂林一定要立足现有产业格局,切实壮大城镇的特色产业,以解决众多大学毕业生及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问题。解决大量愿意进城的大学生及农民工的就业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