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家智库|资讯头条|智慧城市网
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专家智库 » 专家 » 正文

苗圩:推动物联网领域创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13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1294
核心提示:随着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发展,制造业两化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在5月7日举行的2014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必须顺势而为,加强谋划,完善措施,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 研究领域:物联网
随着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发展,制造业两化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在5月7日举行的2014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必须顺势而为,加强谋划,完善措施,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苗圩指出,两化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网络、产业、应用、安全等多个方面,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着力建设和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苗圩指出,中国大量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领域存在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流程管理缺位、关键能力不足等问题,亟须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据苗圩介绍,去年以来,工信部借鉴ISO9000、ISO14000的做法,研究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推动建立第三方认定服务体系,健全支持两化深度融合的技术标准规范,引导企业开展符合性认定。

据了解,与ISO9000一样,这项认定是引导性的符合性认定,属于非强制性,主要是通过政府引导,调动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引导企业打造和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竞争能力。

据苗圩介绍,今年工信部将选择500家企业开展贯标试点,争取年内200家以上企业基本达标,并不断验证和完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

其次是全面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

苗圩指出,推进两化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重点方向,要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集成应用。

同时苗圩强调,不同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一样,推进两化融合的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加强分类指导。

苗圩表示,对大企业,重点是围绕设计、制造、营销等环节,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制造工艺智能化水平,加快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对中小微企业,重点是进一步完善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解决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投资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降低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提高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同时,从行业角度看,民爆、危化、食品、稀土、农药以及重点用能行业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息息相关,要加强这些行业和领域的智能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重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智能化水平。

再次是推动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苗圩表示,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一方面是推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创新和应用。

“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围绕基础设施、工业控制、现代物流等重大应用领域,进一步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推进设备数字化、流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支持和鼓励大数据技术在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工业行业管理和经济运行中的应用。”苗圩说。

另一方面是推进制造方式的互联网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网络化制造模式,实现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企业间协同,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支持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制造资源的开放共享,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等新型制造模式。

此外,苗圩指出,还应鼓励制造业创新销售和服务模式。引导企业充分运用电子商务、O2O等互联网模式实现产品营销,并对产品、市场进行动态监控、预测预警,提高服务水平。

最后是加强两化融合支撑能力建设。

推进两化融合,网络是基础。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网民人数均已居世界第一,但宽带网络建设整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苗圩表示,工信部将大力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发展,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着力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推进两化融合,产业是支撑。苗圩指出,要加快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撑能力,突破高端芯片、新型显示、关键电子元器件等核心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应用电子和工业软件,支持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同时,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增强两化融合形势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关键词: 苗圩 物联网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