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及慢性病是21世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而医护人员不足及医护手段落后造成护理不当,降低整体医疗质量,也导致医疗费用进一步上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超过15%为超老龄社会。
2002年,全球1/10人口超过60岁,全球进入老龄化。
发达国家早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法国1865年最早进入。日本于1970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日本65岁以上人口现在超过20%,是非常典型的超老年化社会。
我国未富先老。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年化社会,19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五省市率先进入老龄化,,而部分边远省市区在2000年之后10-20年时间进入,2000年11月1 日 人口普查,我国已有老年人口1.3亿,占10.41%,目前 约1.5亿。
中国约有1.7亿高血压患者,6000万糖尿病人(仅1%住院率,人均年费用5000元),3000万心脏病患者,每年超过2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全球的数字是:
高血压患者10亿;
糖尿病患者2.5亿,每年320万人死于糖尿病;
每年1750万人死于心脏病,占30%。
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而且老年人的数量庞大。在中国,对老年慢性病人看护以家庭为主,且大量存在老年人独居现象。根据调查,独立居住占49.7%(独居户8.3%,夫妻户41.4%),40.8%城市老人不愿意与子女生活, 20.5%农村老人不愿意与子女生活。
家庭看护缺乏必要的保健常识及医护介入指导。这与医护人员的不足,以及现有卫生体制有一定关系。中国每万人拥有医生仅14名,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80%的医疗资源用于疾病治疗,20%的用于日常保健与疾病预防。这种现象导致整体医疗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医疗效率较低。
中国高血压病人中,高血压知晓率只有30%、治疗率24%、控制率则仅为6%;中国每年有800万患者需要进行心外科手术治疗,但每年中国完成的心脏手术仅有8万例。统计显示:心脏病病人出院后3个月之内,由于护理不当,大约2/3的病人又重新入院;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中,仅有5~15%用来治疗高血压本身。
在当前经济发展、劳动力流动加大的情况下,对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的看护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可以解放大量的劳动人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面对老年人与慢性病人不断增长,医护人员短缺,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更有效率地使用现有卫生人力。
医疗技术与通讯互联网技术结合,老年人、慢性病人可以在家进行健康监测,实施远程保健,可以满足保健需求,提高社会整体医疗效率。
为进一步降低主要的慢性病,包括: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死亡率并加强对疾病的及时监测和救治,全球各国卫生医疗组织及患者本人对随时随地进行心电、血压以及血糖等慢性疾病的远程检测设备和服务提出迫切需求。
医疗电子设备与通讯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提供医疗服务也正逐渐从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家庭。Frost & Sullivan 预测,整个远程保健产业正在开启。
欧洲、美国依托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在政府大力倡导下,率先进行远程医疗检测设备和服务产业的开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占全球市场90%,远程医疗检测设备市场超过$15亿,服务市场与其相当。
中国远程医疗监测设备市场起步不久,主要为心电(56%)、血压(29%)检测,预计近几年翻番增长,血糖检测将突破发展。
远程保健产业有远程医疗检测设备与服务两部分组成,两个方面相辅相成。远程医疗检测设备需要对现有医疗检测设备小型化、家用化、实现远程通讯、并满足家庭及移动场景下的远程保健服务需求;服务产品则需要利用通讯与互联网技术的新发展,充分整合社会医疗资源、保障资源,并对医疗设备本身提出新的要求。远程保健服务能够改造医疗检测设备。
图1:远程保健简图
初步看,开展远程保健研究可以带来如下益处:
(1) 用户使用网络记录和管理健康档案,通过自我能力提供健康状态监测、评估,提高了病人的信息与生活质量;
(2) 网络连接病人与医生,满足随时随地且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实现用户私人医生梦想;
(3) 术后病人出院后,可以方便地开展后续跟踪治疗;
(4) 远程医疗服务有助于高效率地得利用医护人员,向更多病人提供服务;
(5) 系统整合医院、社区、社会救助、药店等社会资源,提高医护效率,降低综合费用。
老年慢性病与远程保健